阅读历史 |

第74页(2 / 2)

加入书签

眼瞅年关将至,学校里的功课算不上很繁琐。姜素莹便也乐得分享一些精力给春红,甚至邀请她在不忙的时候,来教室里旁听——这学期姜素莹开了一门阅读鉴赏课,内容生动有趣,是十分适合她的。

春红连忙摆手:“上课的都是大学生,我字都不识一个,哪里听得懂。”

“你不是爱听故事么?前天才讲的《谈瀛小录》,就是你先前听过的。”

“啊,我还记得呢。是一个叫格朗台的人,跑去全是马的国家,然后闹出大乱子了。”

“那人叫格列佛,去的是慧骃国。”姜素莹笑着纠正,“不过你说的没错,就是那个故——”

话到一半时,她突然停住了。

因为这个话题似乎又让她回到了天津那间密不透风的院落。

屋里燃着凄惶的油灯,而她一页页翻阅书籍,恨不得逃进幻想的世界中。

当时的心绪无比是逼仄的,如今站在日光下、呼吸起自由的空气,回过头再看看,一切都像是假的。

兴许“时过境迁”四个字,说的就是这么一档子事情。

春红看不懂姜素莹的心境,单是随口道:“我这记性真是不行,听完就忘记了。”

姜素莹回神,说的和气:“你要是认字,就不会忘得这样快。哪怕是忘了,重读一遍就能温习了。”

她顿了顿,突然又想起什么:“春红,你想识字么?”

……

日子水似的往前淌,廖海平也没闲着。

他按时服了几周药,伤口愈合的快了很多。于是在自觉精力恢复的第一刻,便抛下老孙和春红,开始在租界区悄悄走动——有了天津的命案在身,须得低调行事,不能带太多人手,引人耳目。

廖海平是想看看有没有继续做生意的可能。

而机会的大门对于有准备的人来说,总是敞开的。

有新认识的商人介绍他走船,方便不压货。只不过眼下谨慎要紧,既然要翻身,得做的干净又漂亮才成。

所以回家的路上,廖海平都在思量。

而他揣着满满的心思进门的时候,听到的却是激烈的争论声。

“两撇一横念作’大’。人背着担子,就是大。而少了这一横呢,就念作’人’。”春红正和老孙掰扯。

“胡说,什么背着担子的,哪有这个典故。”

“是太太今天教我的,不信你问太太去!”春红急了,见着二爷回来,连忙请教起主子,“二爷,您说是么?”

“是。”廖海平温声说。

他觉得姜素莹讲的没错。

有了沉重的担子,便被驱使着、总想做出一门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没了身上沉重的枷锁,行事自由了,方才算得上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