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69(2 / 2)

加入书签

  “儿臣本不应来父皇面前求情,令父皇为难,但母妃所造之孽,归根结底是由儿臣所起父皇,儿臣恳求父皇能留母妃一命。儿臣甘愿去皇家寺庙为周家妹妹祈福,以赎母妃之罪。”

  想到那个俊朗清雅的少年,大公主的嘴角满是苦涩。罢了,这辈子,她跟那人,注定是有缘无分了。

  初初相遇时,大公主和李家二公子一个未娶,一个未嫁,郎才女貌,看着真是再般配不过的一对。可惜家中长辈不允,为李家二公子另聘了妻子。大公主虽心里难受,却也知道,没有长辈祝福的婚姻,是成不了的。她对那个幸运的女孩羡慕得厉害,但还是在那个女孩的及笄礼上送出了自己的祝福,并决定掐断这段无望之恋。

  谁知,没多久,那个女孩出了意外过世,父皇为了替她澄清谣言,更为了让她得偿所愿,有意将她指给她心中那人。虽然知道不妥,但大公主的心底深处,还是升起了一丝窃喜之意。她就像一个小偷一样,瞧瞧地享受着从别人那儿偷来的幸福,这种没顶的幸福,让她忽略了这件事本身的违和。

  可惜,如今,梦醒了。

  当大公主知道,她的这段姻缘,是她的母妃算计了别人性命才得来的时候,她便怎么也没法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继续按照明宣帝的安排走下去。

  她不杀伯仁,伯仁却因她而死。

  这是李淑妃的罪,同样,也是她的罪。

  明宣帝虽对李淑妃厌恶至极,可大公主毕竟是他疼爱已久的女儿。眼见大公主被李淑妃连累至此,明宣帝对着这个女儿十分怜惜,缓和了语气:“这件事与你没关系,你不要掺和,好生等着当你的新娘子吧。”

  他忍着没把这些事闹大,不就是尽量降低李淑妃之事对大公主与三皇子的影响么?否则,他大可以关明正大的向李淑妃问罪,一杯鸩酒或是一条白绫送去,直接结果了李淑妃,哪里还用得着绕弯子,想方设法让李淑妃“病逝”?

  “这是儿臣母妃犯下的错,儿臣是最终受益人,怎么能说跟儿臣没有关系呢?若是儿臣真的不闻不问,就这么嫁进了李家,日后,可怎么面对荣泰姑姑和他?”大公主抬起双眸,坚定地道:“父皇不必再劝,儿臣心意已决。无论如何,儿臣是绝不会嫁进李家的。同样,儿臣也不会再嫁给任何人。母妃犯下的罪,儿臣会用后半生替她去赎。”

  “儿臣知道,母妃她……心大了,可她毕竟是儿臣的母妃,儿臣不能不管。儿臣只为母妃求一次情,就这么一次。倘若日后,母妃她还是执迷不悟……”大公主咬了咬牙:“就请父皇秉公执法吧,不必看在儿臣与三皇弟的面子上继续容忍母妃。”

  明宣帝盯着大公主看了片刻,最终,闭了闭眼。

  “这是最后一次。若是她再搞什么小动作,朕绝不会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