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页(2 / 2)
甄赋母亲早亡,父亲又是个不成器的,所以等他到了启蒙年纪之后根本无人为他延请名师,他也只能自己跑去甄家族学读书。
但那甄家族学与贾家族学几乎一模一样,都是乌烟瘴气一片根本没人读书。
甄赋人小鬼大,便干脆在甄家附近找了个私塾,自己拿着月银当束脩,偷偷进去读书了。
一开始甄家人只当甄赋在族学读书,族学里的老秀才又认为甄赋受不了读书的苦,干脆不来读书了,所以一直到甄赋八岁的时候,甄家人都不知道他其实是在外面的私塾读书。
甄家人知道此事,还是在甄赋考中童生,官府过来报喜,甄家人高兴地要打赏族学的老秀才,两方人马一对上,这才知道了此事。
但因为甄赋在私塾确实学得不错,甄家人便也没再强求他一定要回到族学读书。
而这位老师当时刚回金陵不久,即便身负举人功名,但在江南这地界儿还真不算多吸引人,或者说,不那么吸引真正有天赋的孩子。
但等这位老师拿甄赋当活广告招人后,情况就有所改变了。
等甄赋考中秀才,这家私塾就更是名声大噪了。
完全可以说,甄赋与这位老师相辅相成。
但正是这位老师,在发现甄赋科举无望之后,毫不留情地将甄赋赶出了学堂。
若是赵织造退婚的选择还算有理的话,这位夫子将甄赋赶出私塾的举动就让人完全理解不了了——
甄赋又不是没给他束脩!
这家私塾能招收到那么多好苗子,还是因为甄赋这个活广告呢!
即便甄赋无法考试,但这位老师亲自教导甄赋,难道还不知道甄赋的真实水平?但凡他为甄赋说一句话,但凡他不落井下石将甄赋赶出私塾,但凡他记得甄赋给他带来的好处……
所以面对这位夫子,甄赋是一个好脸色也欠奉。
而这位夫子的来意,更是让甄赋作呕:“念在师徒一场的份儿上,为师不得不上门提醒一下你这个孩子,你入朝为官之后若想要攀上高位,人脉的帮助必不可少。以你当年境况,愿意嫁给你的人必然不会是高门大户,如今甄家与荣国府又已经倒下,家族与外家都无法在朝堂为你提供帮助,这时候妻族的帮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你不要因为一时意气就放弃大好前途,那赵织造……”
甄赋笑着打断这位夫子的话:“夫子的话听着倒是好听,学生记得夫子当年也确实做过贬妻为妾之事,只是如今看夫子仍要为了些许钱财蝇营狗苟,学生倒是觉得先生的话不可尽信呢。”
甄赋考中举人之后,过往一切遭遇都不再被他放在心上,他也从未想过去找任何人的麻烦。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