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6页(2 / 2)

加入书签

王熙凤原本还想到贾敏面前去奉承,看见王夫人与邢夫人两位的遭遇,心里也不由打起了鼓,一时竟踟蹰起来。

李纨低头,只当自己不存在。

一行人刚进屋,便听贾母开口埋怨:“我自己嫡亲的外孙外孙女,山哥儿刚出生不久就不说了,可黛玉都六七岁了,我却一次也没见过,谁听说过这等奇闻?”

第23章 023

贾敏也知道这有些荒唐, 却又不得不如此:“母亲您也知道的,玉儿胎里不足,生下来就跟幼猫似的, 我与老爷是日日看,夜夜守, 就担心玉儿生了病。好不容易立住了,玉儿还是三天两头生病。女儿也是没法子, 只能把人关在家里少出门。”

贾母哼了一声:“这么多年, 总不会一次没生病的时间都找不到。”

贾敏苦笑:“这自然是有的,只是每次玉儿身体大好的时候,她也要上学读书。老爷把玉儿当儿子养呢, 专门为玉儿请了个先生,人家是举人老爷, 我们总不好让玉儿总是请假。”

实际情况当然不止如此。

贾敏至今还记得, 当初有一个癞头和尚翩然而至,非要化了玉儿去修行,幸好她与老爷百般拒绝打消了他的念头,才免除了骨肉分离之苦。

但那一僧一道离开之前, 又特意提点了一句, “既舍不得她,只怕她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生。”

虽这话听着荒诞离奇,但神鬼之事总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那癞头和尚瞧着也确实是个得道高人, 不论所言真假,难免忌惮三分。

再者,她与老爷求子多年就这一个孩子,自然百般小心。

不只是精心养着黛玉,绝不让她生活中有半点儿不如意,平日也尽量不让她见外姓亲友。

如甄赋,从船上下来后就再没有与黛玉见过面。

贾母自然知道林如海给黛玉请了个举人当老师的事儿,只是:“那举人不是因为不想跟着你们去维扬,从你家辞了馆?”

贾敏笑了笑:“在维扬又请了一个。”

“他也愿意跟着来京城?”

“自然是愿意的。”贾敏解释,“那先生也是个举人,今年不过三十五。他入我家教黛玉,本也是为了能看我家藏书,顺便让老爷有空时指点一二,好为以后科举蓄力准备。他既已经乡试得中,就只剩下会试与殿试,随着我们来京城不但省下盘缠,还有落脚处,免得日后独自过来又是一番波折。”

古代交通不便,独自一人赶路可不安全。

而且考试也要有个好状态,能提前几年到京城适应环境,于那位先生也是好事。

贾敏那病秧子女儿竟然又得了一位举人做老师?

王夫人一下就酸了:“你们怎么只为黛玉请了个举人当老师?江南文风兴盛,读书人也多,料想举人也是随处可见。我那妹妹才是了不得,竟请了一位进士给蟠儿当老师呢。”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