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6页(2 / 2)

加入书签

尤其还是黎明月这样的古代人士和章庆这样的老先生,即便再熟悉这些设备,终归差了点意思。

章老看不到黎明月的用笔和写字状态,两人的沟通上必然会出问题。

书法不是像数学物理那样问题答案清晰分明的学科。

黎明月心中清楚,但从未提过。

柳郁也质疑过这样的沟通方式,感到遗憾:“章老先生都那样留你了,你要是听话留在京城多好。”

她不止一次地为黎明月的选择可惜,“这是对你才华的严重浪费,听过一句话吗,叫出名要趁早!。”

拜入章老门下,不仅仅是指点和学习那么简单,跟在书室交往的各界名人建立联系,拓展人脉才是关键。

那是一个与在滨城美院完全不在一个层次的圈子。

——艺术圈里,名气和背景才是无数人趋之若鹜的追求,没有它们,那就什么都不是。

这不是一个纯粹的行业。

沈砚冰不信黎明月想不清这些关窍。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以黎明月的身份,理应比代人对这些更敏感。

偏偏她还像个无事人一样。

沈砚冰问:“你想去京城吗?”

“不想。”黎明月看她,“你想赶我走吗?”

沈砚冰闻言心中无奈:“没有。”

黎明月太懂了,总是率先抛出明知不可能的问题,用最绝的问题堵住其他回应。

沈砚冰对这点把戏一清二楚,却并不觉得无理取闹。

她只是不知从何同她说起。

黎明月微垂着头,许久没有做声。

明晃晃的灯照着地板,只有两人的客厅陷入无声的僵局。

再晚一些时,沈砚冰收到了柳郁发来的微信,这才得知黎明月这几天收到了京城美院的特邀,但一直没有应约。

不是展览参观的邀请函,而是足足一个特许旁听生的名额。

何其珍贵,沈砚冰惊觉章庆大师对这件事的重视度。

她转头看向在课桌前慢腾腾翻着课外书的黎明月,若有所思。

郑珂这段时间同她联系频繁,提的话半句不离黎明月。

沈砚冰把黎明月收到京城美院邀请的事告诉了她。

“去啊!为什么不去!那可是章庆呀——”郑珂和这位老先生打过不少交道,“老爷子心态特别年轻,特别爱提携后辈。”

虽然是郑老的家人,但她和沈砚冰都得承认,大概是囿于精力和风格,郑老先生不那么爱教学,在带徒弟上也没有章老先生上心周到。

章庆是个更注重基础练习和系统理论的人,行事作风学院派的痕迹明显,郑德行练的草书,整个人更有洒脱率性之意。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