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5页(2 / 2)

加入书签

然而,深入挖掘其共性,就会发现,这三起案子的被害人均为高风险被害人。其共性在于均用违法违规的手段,伤害过他人,并且因为种种原因逃脱了法律的制裁。

赵国华利用职务之便,X侵过自己的学生。而欧阳乘风,也就是李平,利用心理学上的手段对年轻女性进行洗脑与控制,达到占据她们身体,夺取她们钱财的目的。而孙凤娣老人,经过昨晚加急的DNA检测结果,确定她为3月15日在一桥上投江自杀的某年轻女性叶玖的祖母,准确度达99%。联系C市市民对于案发现场曾经为C市婴儿埋尸场的论述推测,老人可能曾经在独生子女政策存在的情况下,为了让家中能诞生一位男婴,遗弃了自己的孙女。

虽然因为种种原因,这三位被害人曾经犯下的罪行都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受到应有的惩罚,也似乎不为人知。但是,不被记得的、不能宣之于口的罪孽照样是罪孽,这些潜藏着的□□,很可能在某个特定的机缘之下爆发。

而这个特殊的时间点,可能是受害者中的一员遭遇了重大的生活变故,小到搬家、换工作、离婚,大到亲人离世、罹患重大疾病甚至失去生命。在重大的变故面前,其本人或者亲密关系者,可能患上创伤后应激性心理障碍,且将此不幸归咎于曾经的加害者们,欲从加害者们处讨回公道,以缓解自己心理创伤所带来的痛苦。

第二,犯罪者的犯罪惯技类似,存在诱骗捆绑杀害抛尸的特定行为模式,是某种特定的标记行为。从表面上来看,孙凤娣老人死于活埋,赵国华死于窒息加外伤,李平是为人杀死后被分尸并抛弃至婚礼现场,似乎大不相同。但是,仔细分析凶手的行为模式,能发现其中潜在的逻辑性。

凶手对于被害人的弱点以及关心之处了解很深:孙凤娣一案中,凶手假报被害人孙子的车祸信息,将被害人诱骗至江边;赵国华事件中,凶手乔装成红星中学的初中生,假借游戏之名剥夺赵国华的行动能力,才得到机会痛下杀手;李平一案中,凶手利用被害人喜好拈花惹草的性格,将其骗至小旅馆后带走。归纳其共同的行为模式,对于三位被害人,凶手均是详细谋划之后,采用诱骗的手段将其带至策划好的接触地点,并未采用伏击、突然袭击或者使用暴力胁迫的方式,这与凶手的偏于瘦弱的生理特点以及某种自卑的心理模式是分不开的。

凶手在具有高度反侦察意识,计划缜密。孙凤娣一案中,其选择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凌晨作案,刻意避开了人群,且仔细清理了现场残留的足迹;赵国华一案中,其刻意避开了学校周边路段的监控录像,带走行凶的刀具,清理了现场的指纹以及足迹;李平一案中凶手刻意清除了电闸上的指纹,同样规避了小旅馆附近以及婚礼现场的监控设备。这反映出凶手相当熟悉犯罪现场的环境,换言之,凶手曾经到过或者至少在案发前刻意调查过这些地方。

第三,凶手的动机以及心理特质类似,其人格特征具有同一性,遵循特定的内在心理以及外在的行为模式。除了精确在被害人身上复刻他们伤害别人的手段,达到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同态复仇之外,还有着其他更为深层次的含义。

这份含义与其深层次的动机紧密相连孙凤娣是个为儿女操劳一生,可以安享晚年的老太太;赵国华是受人爱戴,年年评上优秀教师的模范老师;李平即将迎娶周氏集团的独女,名利双收。

凶手将孙凤娣活活掩埋,令其受尽折磨方能窒息死去;将赵国华的尸体遗弃在操场上,赤身露体且戴着特殊含义的玩具,在众目睽睽之下令其呈现极其侮辱性的姿态;将李平的罪证放至婚礼现场的公屏上,将其尸块抛弃至婚礼现场。除了复仇之外,同样有揭露被害者罪行,达到预警弱势群体以及威慑相关人群的目的。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