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72页(2 / 2)

加入书签

以前闽越的官员都是朝廷任命的,但是李悦如今要离开,可不会将这些官员也跟着打包离开,所以,琉球那边缺少官员是必然的事情,在这些世家看来,自家过去之后,也勉强算得上是从龙功臣了,虽说是海外之地,但是与其让那些族人在中原蹉跎人生,还不如去海外施展自己所学呢!另外就是,武后的手段也让许多人感到有些可怕,所以,为了防止武后的屠刀落下,还是先在外头留一些血脉传承比较好。

这些人想得倒是很好,不过李悦还真是不太乐意,怎么说了,他要的是开辟一个新的天地,可不希望这些代表着陈腐观念,自以为自己高高在上的人跑到自个的地盘上作威作福,一个个怎么就想得那么美呢!

李悦需要的是一个有着强大的组织能力的大政府,而不是像是大唐一样,政令只到县级,往下就得靠着宗族,乡绅还有所谓的礼法自治,而这些世家子弟来了之后,他们天然就会抱团,用他们的所谓礼法来统治下面的人,这对于李悦来说,根本就是难以忍受的。之前答应让杨家的人过来做官,李悦就已经发现他们的德性了,他们就跟在中原做官一样,民不举官不究,根本不管下面的事情,弄得那边的移民开发一直没能跟上节奏。李悦也懒得惯着他们,直接薅了他们的职位,让他们如同普通的移民一般自个打拼去。不过,他们可比寻常移民优势大多了,他们是带着不少仆役过来的,有这些人帮忙,他们总不至于连地都种不好。至于他们有什么不满李悦也不担心,他们本来也就是杨家的旁支,杨瑶估计都不认识他们,而且,他们远在琉球,没有李悦的允许,一个字都传不出去,所以,他们就算是有什么不满,又能怎么样呢?

事实上,杨瑶在知道了杨家人的做派之后,也觉得腻味,她已经习惯了泉州这边人的生活态度,身边的都是那种务实的人,闽越这边自个搞教育,也只有衙门办的官学才会主要教导《五经正义》,而李悦办的那些学校,教导的就是简单的识字还有算术,进一步的就是自然科学知识,最受追捧的就是与各个作坊有着委培关系的技校,在技校学上几年,有个一技之长,毕业之后差不多就能端上铁饭碗了,技术过硬的高级技工更是香饽饽,各个作坊恨不得抢着要。至于科举什么的,绝大多数越人对此都不热衷,他们比文章诗赋肯定是比不上江南还有中原的士子的,与其费这个力气,不如在闽王这边混,闽王用人可不看什么文章诗赋,他就看能力。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