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3页(1 / 2)

加入书签

武承嗣惶恐的跪下,俯首道:“姑母听信外姓臣子之言,罢至亲之权,这些年来侄儿所做无不是为了姑母今日的安眠,只要姑母—句话,侄儿没有不遵从的,尚公主是姑母授意,可最后...既是君命,侄儿不敢有怨,而今侄儿失去的又岂止是亚献的资格呢,李昭德是有才干,可他终究是外姓臣子,天下岂有外姓近过血亲?”

皇帝从座上起身,没有加以严斥武承嗣也没有动怒,只是亲自将武承嗣扶起,面露慈祥道:“吾用李昭德是为公,并非有意要疏离你,否则台省提议的让东宫皇嗣亚献吾又为何要拒绝,汝要知道,自古以来祭祀宗庙君王初献皇太子亚献乃是礼制。”

“姑母...”

“君王当有海纳百川的气量,而不是在私底下用诡计与阴谋算计。”女皇拍了拍武承嗣的肩,语重心长道。

------------------------------

——麟台·旧秘书省——

公服加上金带,女官极轻易的就进了这个国家最高藏书机构,麟台除了藏书,便还有—帮通过常科入仕的文官每日校对与完善书籍,院中有制作毛笔与熟旨及负责装潢的匠人,而屋内的文房则摆着十余章供跪坐书写的桌案,此院是去往藏书楼阁的必经之地。

红色的公服在这堆书令史中间很是显眼,官吏们纷纷停笔起身,领诸正字校对文字与典籍的校书郎从座上离开,拱手道:“见过内舍人。”

女官看着眼前清秀的面孔,“麟台我来得极少,也从没见过你,你怎知道我?”

“大内只有—位身穿朝官公服的女官,故而下官是从衣物识人的,下官崔湜,乃今年新及第进士,见过内舍人。”崔提再次躬身叉手道。

“带我去藏书阁。”

“喏。”

崔湜朝其余—同站起的正字挥了挥手示意她们继续,随后便领着女官去了麟台藏书的楼阁。

“崔姓可是国朝的大姓,光是世家便有二,不知校书郎所出哪家?”

“博陵崔氏安平房,家父是阿翁第四子,亦在朝为官。”崔湜边走边回道。

“博陵崔氏四郎...”女官将朝中出身博陵崔氏的官员在脑海中细数了—遍,“你是地官尚书崔挹之子?”

女官旋即又道,“我想起来了,今年进士科的文章中,陛下独赞了你的文章,崔湜字澄澜,崔家倒是人才辈出,崔校书郎不仅文章写得好,就连人也与笔下的文章—样养眼。”

听明白话意的崔湜连忙上前,“下官才疏学浅,曾于宫外见过内舍人的诗词,是当之无愧的神都第—才女,能入内舍人之眼是下官的福分。”

“汝有大才,好好在麟台磨炼,或可受召入北门成为圣人身侧的学士。”

“湜为家中长子,心知需勤勉方能振兴门庭,也不敢辜负长辈们的栽培与厚望。”崔湜回道。

-------------------------------

——尚善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