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6页(2 / 2)

加入书签

女皇望着地图上大周的最西边,“安西诸镇,唐番争夺,几度易手,出兵征伐,粮草调动,皆是劳民伤财之举,之所以拖延至今,乃是内乱不平,朕不敢大规模调动驻守于京畿的禁卫,战则要胜,胜要完胜,因为朕想要的是一劳永逸。”

“陛下是不放心王将军一人领兵吗?”女官随在女皇身侧,她明白皇帝的顾虑,王孝杰乃是唐将,曾受勋爵于唐,又曾战败受过高宗皇帝免死之恩,“陛下若不放心汉将,可用突厥人,再与平徐敬业之乱一般派一名监军,不过西征乃是大事,监军人选须得谨慎。”

“突厥将领...”女皇喃喃自语的转过身,“朝中有不少阿史那氏族人在廷为将,经验足者亦有不少,只是这监军人选?”

女官进言道:“主帅若为李唐旧臣,则监军便应当选大周之臣,监军责任之重,还要应为陛下的心腹,与有智勇之人,方不误军机。”

“周臣与朕心同时兼具能力这三者之人,”女皇目视女官,“朕倒是想起一个人。”

“陛下是说前凤阁舍人王瑾晨么?”女官叉手道。

女皇从偏殿离开,缓缓走向正殿中间的香炉前,炉子里飘出的熏香环绕着龙袍,“婉儿是料定朕放心不下,故而以监军之名提起她的吧。”

女官紧随皇帝身后,并没有矢口否认,皇帝便追问道:“她服丧多久了?”

“已近九个月了。”

女皇将生有皱纹的双手搭在香炉上,炉面微热,烘烤着满布老茧的手,“代朕拟旨吧。”

“陛下这是要?”

女皇将手收回,“控鹤之中有人告知朕,李昭德次子与兰陵萧氏家的姑娘定亲了。”

“是,上月李相公亲自去萧府提的亲,据说是因为其次子李元符钟情而不肯另娶,无奈才拖延至萧氏丁忧结束。”

“人活于世如同棋局,一步错便会满盘皆失,拟旨吧。”

“喏。”

----------------------------------------

——越州——

王宅的家奴将行礼抬上马车又用草绳困牢固,崔氏见儿子似乎要离开,便寻到王哲,“他不是替妻子服丧一年吗,这还有几个月怎就收拾行礼了,看样子是要回洛阳,”崔氏边道边思索,旋即脑子一转,欣喜道:“莫不是圣人感召,提前让他回廷?”

王哲像个闷葫芦一般倒腾着自己的茶壶,崔氏便轻轻推桑了一把,“你倒是说句话呀。”

——哐当,啪!——因为这一推搡,而使王哲手中的瓷杯滑落与桌案上的器皿相碰而碎裂,崔氏旋即僵住,房间也在顷刻间变得尤为安宁。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