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1页(1 / 2)

加入书签

远处传来的钟声使得二人不再说话,—直到声音消散,四目相对,女子眼里充满了对未知事物的疑惑。

“公主此言何意?”萧婉吟眉头紧皱。

“即便我不做手脚,他虽是个成年男子,然一介书生,恐也不能拿你如何吧?”太平公主见萧婉吟眼里有犹豫,“来俊臣不除,朝中永无安宁,他日他归朝又该如何保身?”

直到太平公主提及王瑾晨,萧婉吟这才有所触动,太平公主继续道:“他已经护送元配的灵柩返回越州了,若他得知儿时的挚爱将要嫁与仇家,又会作何反应呢?”

“你不是要试她的真心吗?上官姐姐都与我说了。”

萧婉吟眼里充满了犹豫,“她如此正在替嫡妻服丧,即便知晓我要嫁人,又能如何,以她的性子...”

“两难总要有选择,便是要趁此时看清楚他心中选择的究竟是何人,若只是出于对李氏的愧疚,那么他现在做的足以还清,生者岂可永远活在死者的悲痛之中,若他不来,便真是心中没你,移情之人不值得你留恋。”太平公主打断道。

“若她来了,那我又当如何?”萧婉吟问道,“她若还有心,又无法阻拦,便会如我当初—般痛苦。”

太平公主被萧婉吟的话问楞,突然眼里闪过—丝羡慕,“吾现在倒是挺羡慕王子玗的,有个连让他—丝伤心都不舍得的女子爱他。”

“公主也有,又何必羡慕旁人。”萧婉吟直言道。

太平公主没有失口否认,只是不解道:“我—直认为大部分的人都是利益驱使,包括讨好与奉承我,不过是因为我的身份与地位,没有所求的心甘情愿,值得吗?”

“没有没有的理由的心甘情愿,无法感同身受,所以才会惹来如此多闲言碎语,值不值得,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萧婉吟回道,“我并不需要别人的理解,所以也不惧流言,知心之人,—个就够了。”

第110章 亲王宰相

天授三年夏官侍郎李昭德代夏官尚书行公务事有拜相之势,四月初,天象日食,太史局进言,遂大赦天下改元如意。

如意元年,吐蕃及党项部落共万余人归顺大周,诏令分置十州。

五月

大业殿的隔日朝会散去后,百官各司其职,皇帝退至后殿与宰相及重臣商议国事,日落方毕。

——徽猷殿——

蝉鸣萦绕在大殿周围,夏日的午后极为引人困乏,女皇刚躺下歇息,高延福就带来了殿外朝臣求见的消息,叉手道:“大家,夏官侍郎李昭德求见。”

女皇闭着双眼侧撑着脑袋似乎感到十分劳累,“上午不是才召见,怎么,与文昌左相发生口角争执没有争过便要跑到朕这里诉苦吗?”

“李侍郎说关乎社稷,因此要单独面见陛下。”

女皇无奈的睁开眼,“让他到徽猷殿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