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1页(2 / 2)

加入书签

上官婉儿站在旁侧躬身道:“其父乐彦玮性直,是高宗朝的宰相,父子两代人皆是大唐的纯臣。”

“朕要是害怕这一点,朝中有半数以上的官员恐怕就要从此消失了吧,一个人的能力终究有限,君王只是决策者,判断也往往来自于左右,避免不了党争,便只能依靠制衡,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比朕更清楚,否则不会藏下凤阁舍人的卷轴。”

上官婉儿听着女皇有些宠溺的语气,低头笑道:“真真是什么都瞒不过圣人。”

“他资历太浅了,莫说朕不答应,就是那些要签署敕命的宰相与舍人们也定然不会同意的。”女皇帝扶着椅子缓缓坐下,“朕还需要三位宰相以制衡台省。”

上官婉儿听后便从中又挑了一卷竹简奉上,“左肃政大夫格辅元,他乃将门之子,伯父为陈留八俊之一,以明经擢第,历太宗高宗三朝,才能与声望并重。”见女皇许久不言,上官婉儿便试问道:“圣人不语,是心中已有宰相的人选了么?”

“垂拱四年,朕将一个人才因小过而贬到了地方,如今风浪渐平,也当是时候了。”

“圣人所说的人才?是...狄公吗?”

----------------------------

天授二年六月,以左肃正大夫格辅元为地官尚书并同平章事,拜相,几日后又下制命,拜鸾台侍郎乐思晦为相。

拜相的诏书皆出自凤阁舍人之手,每送往文昌台便要引来宰相办公房内的一阵怒骂。

“拜相这种大事,姑母连个信都没有,也不同宰相们商议,反而同身侧一个小丫头商量敲定,这都是些什么人?难不成大周的江山还要用这些前唐的旧臣坐镇?”

“左相息怒。”心腹安抚道。

“圣人到底是怎么想的,”武承嗣撑着脑袋,满脸的不悦,“皇嗣改武姓,可骨子里流的还是李氏的血,难道真的要将大周社稷还给李氏不成?”

“圣人如何想的,左相试一试不就知道了。”心腹谏言道。

“试?”武承嗣抬头,“如何试?”

“奏请立储。”

武承嗣皱起眉头挥了挥手,“试探君心你不想活了?我要不是姑母的侄子,恐怕早就碎尸万段了。”

“下官自然不敢,可是大王您不一样,你是武氏宗亲,是国朝亲王,圣人对待李氏宗亲及亲唐臣子极为心狠,然对待武氏宗亲,左相自己也可以感受到,即便是武氏庶出远亲如今也得厚赏与赐封,而左相您与梁王可是圣人如今仅有的两位亲侄。”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