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6页(1 / 2)

加入书签

不知道是谁低声“哇喔”了一句。会议间冷得跟集体断网了似的,饶是许新都没能第一时间接下我的话。

我不禁瞥了眼自己。

好吧,画面上是有那么点儿压迫感。

难怪上周会被形容为是发了大脾气了——想到与潘德小姐的玩笑,我的脸色不由又冷了一分。

“纳入模式中以后,研发团队与你们间的沟通将会更加密切。”许新试图把我带回圈子里,“创造极为畅通的沟通渠道一直是我们项目的重心……”

我耐心听他说完。但后面根本是废话,一点用都没有,我左耳朵进右耳朵就出了。

“这事实上是一种资源倾斜。”我戳破了他的泡泡,“请原谅,但我很难将它视为一种优化方案进行认同。在与外部门的沟通上,比起吸纳人员,以我的观点来说,还是该把重点放在渠道的构建上。”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大老板道。他这话是用普通话讲的,为了照顾在场的非华人,又用英语说了一遍,当然效果也就没那么好。

我没料到他会帮腔。

应该说也没有人料到,BCG那边一时陷入了停滞。潘德小姐挑了挑眉,并不开口。

在这个节骨眼上,第一个打破沉默的人,是凯文。

他比我想象中还要不惜命。

“呃,请允许我突然插话。”凯文故作姿态地清了清嗓子,“刚刚姚所说的可能更多地是代表亚洲部门的立场——我可以这么理解吗,鲁德拉?”

老大的扑克脸有一丝裂缝,但他掩饰得极快:“当然。”

凯文缓慢而有力地点了点头,也不知道是做给谁看,接着又说:“在这个问题上,欧洲部门有不同的想法。首先我要说,我们对巨型队伍模式是十分认同的,这个框架的卓越之处,恰恰就在于它可以以极具创新的形式,将绝大部分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整合到一个系统当中。站在部门的立场考虑,我会说它对于成功是至关重要的。”

阿谀奉承。

“在过去的十二个月当中,我签署了好几份借调命令。欧洲部门早已开始了对跨部门协同作业的探索,根据我们的经验,来自别的部门的人手扩充,非但没有使整个体系变得臃肿,正相反,跨部门的交流变得更为密切、更为通畅了。”

废话,凯文部门一直缺人,不从别的地方挖人,难道就坚持等社招吗?

“在实际工作中,其他部门出身的同事很好地利用了他们的经验和特别优势——事实上,宁就是一个恰当的例子。”他点了安宁的名,道,“同事和第三方都不约而同地给了她极高评价。除了个人能力优秀以外,数据岗出身也为她增色不少。作为某种程度上的优化框架先行者……”

他倒也真的说得出口,还先行者?我忍耐着,把他的话听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