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7页(1 / 2)

加入书签

“你看老楼,”海澄没给她开口的机会,进会议室关上门,隔着帘子指指点点,“他这月拿了四个意向,四个都能成,能帮我完成多少指标咱不说了,虚。到手拿多少我帮他算了算,这个数。”

海澄摊开一只手,“五十万。”

隋然:“嚯。”

海澄接着说:“赖帅有三个。小姚也有两个在进行。你呢?”

意向等于流程走到倒数第三步,离收佣金不远。

换以前,隋然能被她这番话鼓动出排山倒海的危机感。

人总要抓住点什么心里才稳,或是人,或是物,落到具体处,是账户余额。

归根结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周围每个人都在狂奔,自己放松一秒钟可能就错失了赚钱的机会,或者干脆被社会抛弃。

现在,她无动于衷。

隋然今天来是想弄明白海澄——或者说傅兰洲下一步计划。倘若遇安的项目往科技谷倾斜,临港那边到底有没有可执行的备选方案。

惊雷工作室从团队组建到项目实施、园区运营,给她感觉过于激进,存在很多漏洞——最早为一客户准备商业计划书时,淮安给了她不少案例分析。近段时间淮老师拉拉杂杂讲了些投资圈的事儿,触类旁通,再加上玄妙的直觉,她总有种不好的预感。

惊雷团队,准确地说,海澄和傅兰洲这两个人,还不够成熟,无法撑起一个园区运营。他俩把招商指标看得太重,只想拉客户进来,可园区该有的运营配套进展缓慢,不知是兆悦及钧霆资金没到位,又或是卡在年尾,先捡主要任务来。

这也是她没有把推介重心放在临港的原因,甚至大概率也是遇安迟迟不落意向的原因——倘若做销售的对自己产品没信心,自然无法打动客户。

海澄帮了她不少,两人亦师亦友,有分歧有争执没关系,不能眼睁睁看着对方往弯道上走。

“你怎么想?”海澄问,“临港那边我们马上预租率就过三十了,等几个大客户合同流程走完,留给遇安的选择不多了,没准儿到时候他们想进都进不来了。你还想跟外面的‘行家’合作?”

行家是兆悦给外面的房产中介的代称,并不是好的称呼。

“不是你想的那样,你误会了,海总。”隋然解释,“我前天也讲了,我跟宋老板没有合作,是通过他找冯老。而且那地方是冯老的。你也知道淮总为了冯老花了很多时间精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