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0页(2 / 2)

加入书签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全世界大部分国家的商业圈子都有些许混乱,而在混乱中永远是最好捡漏的时候,尽管李贤因记得这次危机中的绝大多数重要事件及转折点,但那只能帮助他在危机的中前期赚到钱,之后的很多事情他是没机会插手的。

就比如雷曼兄弟和许多资金链断裂的银行,如果李贤因手里有足够的钱,肯定会选择收购这些企业,这对他来说是非常有好处的。

可惜,他还真没那么多钱,几十上百亿在收购这些庞然大物时完全不够看,何况想要趁机充实自身实力的集团企业也不在少数,李贤因可没底气和那些资本大佬竞争。

正是因为明白这一点,李贤因才会把视线投向那些专业性较强、且在本专业内有些名气的中小型企业。

这些企业大多有自己看家本领,不然也就不会在各自的领域内闯出名声了,只是他们所处的行业或者自身的产品本身比较小众,又没有进入到大范围盈利阶段,稍微有点冲击就可能猝然暴死。

李贤因就想投资几个这样的公司,这类企业因为有些名气,遭遇破产危机时也很容易见诸报端,在报纸的经济版面或者高新科技版面好好找找,是能够搜寻到目标的,在这种大环境下,能一直撑下去的小众高新企业才是少数。

他已经找到了几个目标,只是除了其中一两个之外,其他几位都有狮子大开口的嫌疑,显然是觉得自己尽管已经破产了,但残留下来的部分依旧属于优质资产,要价高一点并不稀奇。

然而李贤因却不这么认为,双方在收购价格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分歧,怎么都谈不拢,所以几个收购案目前都没有什么太大的进展,弄得李贤因只能叹气,如此大的价差已经属于双方的经济观念不在同一个水平面了,简直难以调和。

按理来说,那些企业老板中虽然也有刚创业的小年轻,但大部分都是业内老手,不会不清楚自家企业到底值多少钱,李贤因很怀疑他们之所以狮子大开口,完全是想在甩手之前再坑一笔。

这让他有点犹豫,投资那些小众企业本来就有风险,不过是趁着有钱的时候看看能不能发展几个真正的“副业”罢了,如果要花这么多钱,他还不如收购一家美国的影视制作公司或者特效工作室呢,好歹和S.M的本质业务专业对口。

好莱坞在此次危机中所遭受的冲击也不小,这时候收购一家影视公司所必须付出的代价肯定比以往要小上不少,可再怎么样,这也是好莱坞啊!

想要在好莱坞立足,光光收购一家制作公司是不够的,后续的资金投入只会比收购款更多,这也是李贤因之前一直没有这方面考虑的原因,现在被那群狮子大开口的吓了一跳,倒是突然想起来这一茬了。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