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3页(2 / 2)

加入书签

“跃冬的小麦。”黄鹤看着远处田地里的农人,轻声说,“谢大人,这地方往年辛苦耕种,来年尚有二三石麦子可收,可从前年开始,不知为何,所收食物越来越少,这两年甚至有绝收之相。”

杜长秋听黄鹤继续说,两人边走边看,黄鹤一边解释,杜长秋慢慢明白,为什么好好一个还算自给自足,就是穷了点的华容县,如今给弄成这样了。

几乎是两人到了田地边,稍微一看,杜长秋就大概明白这减产的原因了。

经历两个世界种田,杜长秋别的经验没有,但是一看这田地里的土的样子,杜长秋就瞬间感觉这土有些不对劲。

他几步走过去,在黄鹤惊愕的眼神之中,一把抓起田里的土,默默打开检测器,分析土壤的成分。

果然一扫描之下,杜长秋立刻发现,这土里非常有问题,已经出现了非常轻度的盐碱化。

华容县水土养人,本是个好地方,按照自然风貌来说是不可能出现盐碱化土地的,这个绝对是后期对土地的护理不利,杜长秋一看,就发现田地边的沟渠都非常浅,有些旁边甚至没有排水的沟渠。

水田旁边没有倒不是什么大问题,基本上来大水了直接放水一层层排走就好,但是听黄鹤说,这里的村民习惯了稻麦轮种,旱田和水田这么轮番作业,是需要严格监测整个水土的情况的。

并不是说你夏天种稻谷,冬天放了水之后种小麦就可以,从排水、施肥、保证水土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有严格精确的把控,而且最重要的是,不能大面积地整座山全部进行耕种,这样没有任何遮挡,水土长期流失,雨季漫灌,地下水位长期上升,土地开始盐碱化,简直是必然结果。

现在减收只是正常,如果彻底完成转化,基本上就会寸草不生,而且最可怕的是,它的面积还会扩散,就像是大地之上的传染病一样。

而等到盐碱化真的完成,形成一定的规模的话,基本上就代表了这块地就完蛋了。以现有的生产力,绝对完成不了对大型盐碱化土地的转化,毕竟盐碱地的控制在杜长秋他们所在的时代才得到彻底的解决,还是伴随着一些植物自身的性能变异造成的。

由此可知,这盐碱地的杀伤力到底多么可怕。

因此杜长秋一看到这个土壤分析,心中立刻有数了。但是他没出声,大致用检测器查看了一下这几座光秃秃的山的布局和大致的水土情况,确定目前不是特别罕见的连续大暴雨,这里暂时还不会出现什么特别紧急的危机。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