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页(2 / 2)
但最古老并不代表好用,这种简单的组合确实建造便利,住在里面却并不那么舒服,而杜长秋也不是想搭建一个只是多了个通风烟囱的山洞,所以他在这大屋子里开了六扇比较大的采光窗户,前后三后二个,左边一扇,保证冬天太阳在任何位置,都能让屋内比较明亮。
右边是连着的厨房,也是隔壁做饭和烧炕的地方,那里也开了两扇窗。
杜长秋在资料里找了很久,除了玻璃之外,最早的时候,古人做窗户的方法并不算少——穷人要么用草编的帘子,也就是古人诗词里经常出现的“蓬窗”;要么用木头,通常都是两层窗户,里面是镂空的窗框可以透气透风,外面则是整块的木板,白天把外面的木板支起来,晚上放下,这种窗户杜长秋看到资料里在后世的各种资料都有记载。
这些是穷人的办法,不免都有自己的各种短处——草编帘子不挡风,冷的人哆嗦;木板倒是挡风了,问题是放下来挡风可也挡光,支起来透风照样冷的要死。
不过还有更多富有的人家用的其他方法,比如窗户纸、绢布、云母贝壳、宝石乃至羊角胶,在壕奢之家或是古时贵族之家都十分常见。
绢布十分好理解,以绢布作为窗户纸糊在窗户上,透光细腻,杜长秋的资料之中有半本《红楼梦》,据说是华夏老祖宗写的老书,也是华夏人十分珍视的文化珍宝之一。
杜长秋醉心消失的美食,一开始是想挖掘更多关于美食的记载,在十几年的查找资料之中,对古地球的衣食住行都不免了解了些。尤其是这半本《红楼梦》,因为美食种类太多太精巧,对他来说简直如幻梦一般,他可算是反反复复地看了无数次,里面提到糊窗户来,光是糊窗户这些纱的颜色就有五六种。
而这些纱之中,又提到了各种材质和花纹,还说了珍贵的诸如“软烟罗”糊窗的各种妙处。
当然,在这个大家都在围着兽皮的部落里,杜长秋压根就没考虑过绢布轻纱之类的东西,和玻璃以及糊窗户的油纸一样,绢布在这里根本没有生产可能性。
如果说纸杜长秋实验一下说不定还真能造出来,只是找不到桐油来做成防水的窗户纸,那绢布在这里绝无可能。
这两样都不考虑,剩下的几样选择之中,云母河谷部落根本没有产出,也直接划掉;石英做窗户倒是非常好,几乎可以说是有一些玻璃的特性,磨薄之后贴在窗户上,十分透光防风,可是这里照旧没产出,诸如古时贵族用的透明度高的宝石做窗户,就更不考虑了。
把这些要么太麻烦要么不好用的全都划掉,杜长秋最终选择的也就是羊角熬胶来做窗户了。
羊角熬胶做窗户听起来似乎很奇怪,但是其实这是正经的“明瓦”之一,比起云母之类的东西来说,羊角这个原材料便宜很多,且手艺得当,羊角做出的明瓦透光性也十分好,虽不敌玻璃,但是已经是杜长秋现在能想到的最好的选择。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