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00页(2 / 2)

加入书签

她根本追不上陆笛。

不过没关系,课堂上还会见到。

***

这天下午,陆笛找了个金属球无人机,蹲在滚轮机器人的脑袋上走进了课堂。

课堂是很普通的阶梯教室。

南云山基地因为建立年代比较早的缘故,所以这里保留着几十年前的传统画风,比如教室里有价值千万的军用防干扰投影设备,然而教室格局还是老旧的。

一排排的座位沿着阶梯往上分布,一个个穿着载体的精神体坐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上。

陆笛忍不住与晏龙嘀咕:“这要是拍张照片,流出去肯定是‘警惕华夏筹划建立的人工智能大军’‘机器会推翻人类的统治,华夏的狂妄会导致人类末日’这种标题。”

“也有可能是‘震惊,外星人与华夏先行接触,关于硅基星球的生命形态’……”

陆笛金属球一个打滑,差点从滚轮机器人身上掉落。

“等等,你怎么会用震惊体了?”

谁教的?

“……刚才是我在科研小组的群聊里面看到的,我们去了火星两个月,朱祝他们大概已经忘记我也在群里的事。”晏龙坦然地说。

陆笛金属球疯狂戳个人终端,告诉朱祝这个噩耗。

恰好朱祝陪着本节课的老师出现了,低头一看消息,表情瞬间冻结。

老师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女性,没有任何军人气息,陆笛也没有在商都基地或者南云山基地见过她。

“这是汪女士,曾经在商都交响乐团担任过首席小提琴手,后来在商都音乐艺术学院担任音乐声学基础课程的副教授,也是大家接下来要学习的课程。”

朱祝迅速收起终端,开始做介绍。

汪女士显然没有经历过这样夸张的场面,她的脸上写满了怀疑人生四个字。

作为进入商都地下避难所的普通人,忽然有一天接到了通知,需要她为国家出一份力,曾经是著名小提琴家的汪女士一头雾水,难道是赈灾演出?

汪女士没有犹豫太久,进入避难所的人需要工作来换取工分,虽然那些工作并不沉重,是按照年纪与体力分配的,但是作为音乐家她更在意自己的手与琴,现在有机会换一份工作,继续从事她熟悉的音乐事业,汪女士当然很乐意。

经过漫长的审核,又来了一堆保密协议,期间汪女士还看到了好几位同行,有指挥系的大师,也有作曲编曲界的新秀,这让汪女士更加迷糊了,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情况。

保密协议写得很直接,要求她不得透露对外任何工作内容,不去打听学生的来历。

在她走进这扇门之前,汪女士被告知,无论见到什么情形都别惊讶,学生不是机器人,而是使用机器载体的普通人,真的是人。

“你就当做是医疗外骨骼!”朱祝是这么解释的。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