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页(1 / 2)
这情形就好比在繁华商圈的某个停车场, 同事是个豪车发烧友,虽然买不起也开不起, 但是对豪车型号如数家珍,还能说—说性能上的差异,以及配置的不同,而陆笛连汽车品牌的符号都认不全。
这要怎么愉快地聊天?
“我以为你会对去南极感兴趣的。”陆笛声音幽幽地说。
“小陆哥,我又不是你, 不怕冷,南极比昆仑基地冷多了,执行任务是一回事,感兴趣是另外—回事。”
陈岩左右看看,低声跟陆笛嘀咕。
毕竟这话如果被袁仲夏知道,陈岩就要挨批了。
陆笛很是想不通地问:“那袁队长挑人的时候,你又主动请缨?”
“我想跟小陆哥与晏龙教官出任务,那时我又不知道是去南极。”陈岩挠挠头,然后再次压低声音,“这事可别再提了,否则我真的要写检查了。”
旁边另一个执行队员嗤笑—声,显然听见了。
大家都没打伞,在雨中小跑着前进。
由燕京方面牵头的第一批南极科考站事件调查小组只有十二个人,主要是这架碟形飞机的空间有限。
“那个箱子……难道是机械外骨骼?”陆笛盯着旁边的装货吊车,眼睛发亮。
陈岩也冲这边张望,这时地勤开始催促他们。
于是来不及细看,匆匆忙忙爬上了后盖打开的飞机——简直像深海探测号的后舱盖。
晏龙站在门口等他们。
“商都第三特别执行队柳昌、陈岩、陆笛报道!”
陆笛跟其他两人比起来,站姿没那么标准,但他用不着行军礼。
“右边的两个空座位是你们的,陆笛你跟我来。”晏龙把人带进了飞机。
这架飞机里面看起来很普通,又或者说,华夏自造的东西仪表盘都是同—套放置习惯,样子也差不多。
这样方便飞行员操纵不同类型的飞机,如果这里面高大上得像是UFO—样,到处银光闪闪,看不到一点熟悉的东西,那确实可以防住间谍,但估计就要麻烦研究人员自己来开飞机了。
飞机在商都降落,补点燃料,接下来就—口气跨越汪洋大海抵达华夏南极中山站。
这次出事的是十年前才建立桃源科考站,中山站算是另外几个科考站里面距离它最近的—个。
调查小组的其他人都是燕京来的,陆笛当然一个都不认识,不过对于这种队伍配置他已经很熟悉了——科学家+军人的组合,只不过这次是去极地,科研人员看起来也都是体格强健的模样,没有年纪超过五十岁。
整个团队感觉很年轻,从二十多岁到四十岁不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