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5页(1 / 2)

加入书签

大家兴奋地伸头张望着,摩拳擦掌,马上就要开始准备打捞了。

甲板吊车拖来一个集装箱,里面是一个半透明的球形舱。

有最先进的水下拍摄装备、定位探测系统,外壳附带挖掘工具与存放标本的装置。

“目标所在位置,水深862米,比预计的更深一点……”

众人一边忙着检查装备,一边商量由谁下去。

因为原本计划里的操作员,从昨天开始出现了感冒迹象,大概是从寒冷地带到热带海域产生的不良影响,今天的症状加重还有头痛的迹象,所以不适合下去了。

预备操作员看起来很紧张,而且也需要一个协助他的人。

“我来。”

朱祝自告奋勇,操作并不难,看手册就行。

但他主动请缨,其实是陆笛与晏龙商量之后提出的。

“还记得刘博士的话吗?”晏龙在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显示,“带上陆笛,如果在海底有异常情况,他比探测仪器知道得还快。”

“而且是通讯……保险。”陆笛强调说,“如果深潜工作舱的通讯中断或者出现意外,我能脱离载体,回海面求援。”

第70章 下潜

“天气晴好, 气象雷达显示,两个小时之内都不会下雨……”

几个人一前一后地帮助潜水舱驾驶员穿上简易的维生装备,检查身上的定位仪。

虽然潜水舱非常安全, 但是按照华夏的习惯, 会对意外情况有另外一套方案设计。

“这是气囊救生设备,只要海水深度不超过一千米都有效,如果出现意外, 建议尽量操纵驾驶舱来到六百米以上的位置再使用, 这样生还的几率更大。”

工作人员一边说一边打着手势给朱祝解释, 这个设备是怎么用的。

朱祝听得非常认真。

他一点都不觉得这是什么“不吉利”, 或者害怕“立FLAG”。

科研是不能怀有侥幸心理的。

就算要赌,也是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再赌。

事先知道可能有风险,那怎么认真准备都不为过。就像华夏这次接到海啸的预警,最后除了商都跟蚌港之外,其他地方并没有受到海啸的影响,有人说是白忙活一场,影响了生产生活还引发恐慌,这个想法对吗?肯定不对。

总之跟谁赌都行,千万不能负气,想跟大自然赌。

团队负责人亲自走过来给他们鼓劲, 外加做个介绍工作。

虽说出国三天了,但是团队人太多, 再加军舰上的服役军人,于是没在工作方面打过交道的人,也就是混了个脸熟,根本不清楚对方的来历与姓名。

“这是朱祝,上头调过来的;这是姚平, 潜水舱的预备操作员。”

朱祝的名字念起来有点好笑,但是加上后面一句话,大家立刻收了笑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