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74页(1 / 2)

加入书签

实验小组给出的说是竹楹,实则并非原生种子,毕竟从系统那里得到的就那么一点儿,这些年来也霍霍掉一多半了,是不可能供得起全球消耗的。

他们给出的,就跟小黄花一样,是原生竹楹的成果之一,只不过极大地保留了原生种的特性,少少地改变了一些细节而已。

比如生长速度没有原生种那么快,污染吸收率没有那么的高,后续处理上没有原生种难……优劣都有,算下来性价比极高。

阮渔是知道原生竹楹具体特性的,她也听到了教授的讲解,知晓这是培育出来的二代产物,千变万化到最后都没改掉这东西的“好养活”。

野草都没它好养。

是以,这种植要求真的一点都不高,更别说在活动开始之前,就有工作人员拿着工具在地上圈了个圈儿,表示这就是要挖的坑的大小。

深度的话也简单,跟铁锨的面儿差不多就行。

阮渔吭哧哧挖了仨坑,旁边俩来当代表的艺人还没搞懂铁锨该怎么用。

这年代,没下过地的人挺多,一时间用不顺手也正常。

阮渔跟着徐妈妈一起种过花栽过树,现在花园边靠近栅栏处的那个柠檬树,还是她小时候一锹一锹栽好的呢。

阮渔右手扶着铁锨,整个人倚靠在上面。晓楠给她递了一碗水,阮渔随手接过,豪迈地一口干完。

然后看着那俩人手忙脚乱的动作大笑。

二位跑场子的路人:“……”

过分了!

阮渔:“哎哎哎,别走嘛,不要恼羞成怒,来来来,教教你们要怎么用。”

都是最基础的工具,原本准备了高科技——自动栽种机——但这一次的活动,旨在教育大家多多爱护环境,是以这会儿就暂时没有拿出来。

栽种机是改良过的,也列在了对外的交易范围内,属于配套工具。

这个机器分了有十多种型号,分别适应不同的地形情况,当然,在土壤、气候等方面也做了相应改进,使用的系统更是完美契合。

比如阮渔当前所在的这个平原,就比较适合十一号自动栽种机。

这个十一号,是集推土、播种、浇水于一体的农机。

本来吧,正常的农用机械里还有个除草、施肥的过程,但针对竹楹及其衍生物,用不到这些。

它们的生命力太旺盛了,靠的肥料可不是沤肥、氮磷钾,而是空气中无处不在的辐射、污染等等。

十一号比较娇小,可一人操作,宽五米,一路过去给你地面整得齐刷刷的,内置程序都四种,分别对应了几个不一样的竹楹产物。

基本上,四台一起,每天作业量可达500多亩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