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18页(1 / 2)

加入书签

然后因为开发要钱,钱又不够……安山镇这边,就会卖路边的地皮给人盖房子,并以此收钱。

收了钱,他们再赔给农户,当然这钱肯定不够赔,然后会附赠一块路边的地皮给农户,让农户自己在路边,拿着赔偿金盖房子。

因为钱少,这时候的农户又受不了没有土地,所以拆迁过程有点慢,不过后来,年轻人全都进了工厂,不愿意再干农活,经济又发展起来,沿街房子底楼的铺面铺面,一年的租金还是种地挣的钱的两三倍……大家就争着抢着求拆迁了。

就这么慢慢拆慢慢拆,十年后连离镇上有些距离的关家村,都整个拆迁了。

拆迁这事儿,跟石家人关系不大,石振刚买的那房子,周围全是挤在一起的老房子,镇上暂时是不会考虑拆迁的。

拆镇上老房子的成本,比征收周围农民的地的成本大多了。

这时候征收农民一亩地,给个几千块就行了,镇上一亩地……里面得有多少房子?

十来年后老房子影响城市面貌,才会被拆迁改造。

说回买地皮,这其实是石振早有打算的事情。

石大林他们有点积蓄,赵秋娟也一样,石星朝石大山他们现在应该也有不少存款。

两家人完全可以凑一凑,在街边买一块地皮,一起盖房子。

当时安山镇,要求买了沿街地皮的人,房子统一盖,盖五层。

这些房子,地皮大概是一百四十个平方一块这么卖的。

也就是说除掉底楼商铺,上面有四套将近一百四十平的房子。

当时镇上很多人家,家里住着特别挤,就跟人合伙买一块地皮盖房子,上面的房子一家两套,下面的铺面也分两个,一家一个。

他们后来都赚翻了。

零几年的时候,一个铺面的租金,就要一两万了,好地段还更贵!

至于上面的房子,也是一年比一年值钱。

他把石大林他们接出来之后,最初就是从农村拆迁户手里买了临街的房给他们住。

那时一些拆迁户,为了节约成本以及让房子大一点,会两家合一个楼梯,他就一家买一套,买了两套对门的给石大林赵美云,还有赵秋娟一家住,花了他二十五万。

那会儿他钱不多,买完两套房就没啥钱了,石婷和赵冬娟没结婚,他觉得她们都可以和石大林夫妇一起住,就没给她们买。

后来石婷嫁出去,就住到公婆家了,而赵冬娟……她一直闹,石振就给她买了个以前镇上工厂给员工分的那种一室一厅的宿舍,那个很便宜。

可惜赵冬娟觉得太小,一直不满意。

两千年初,一套房就要十多万了,可现在买地皮带盖房子,五层的房子盖下来,总共也就十几万。

买了总归没坏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