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页(2 / 2)
招老师,必须得招老师了。
周六周天,贺知年可以一个人教七个班,但周一到周五可不行,学生们的时间都集中在一起,他分身乏术。
辅导班的教学材料是贺知年自己出的,只有内部的老师和学生才能拿到,名字也简单易记——知年。
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辅导班和教学材料,这实在不是一般的自恋,偏偏贺知年这个当事人一派自然,让人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贺明明把攒下来的零花钱交给她爸,老样子,还是买房,不光自己买,还劝她爸跟着一起买。
“现在辅导班办得这么火爆,之后肯定要扩大规模,不如先把房子买好。”
单是看她爸每个月给她的零花钱,就知道买房子的钱肯定是有,与其留着,还不如早点买房,要知道房价可一直在涨。
买,作为一个想把知年辅导班开遍全国的人,买房自然也不可能局限于S市。
就连招老师,也不只面向本市,还把招聘信息发到了首都。
朱浩言作为贺知年在华清大学的首号小迷弟,义不容辞将这事儿揽了过去。
华清数学系的学生们,就算不考研,想就业也很容易,去辅导学校当一个老师,显然不是一个好出路。
但这并不是单纯做一个辅导老师。
“贺知年贺老师办的辅导学校,现在是刚起步的阶段,等同于创业初期,老师觉得这是个机会,你可以去实地考察考察。”
有一个‘贺吹’的专业课老师,贺知年的大名已经在数学系广为流传了。
但就算是要创业,首读的学子也都更想留在首都,而不是去一个小小的三线城市。
“三线城市怎么了?”朱浩言为三线城市打抱不平,“创业团队最重要的是人才,又不是地点,而且那里四通八达,很容易向周围城市辐射。”
首都居,大不易。
有心创业,但没有路子和底子的学生,还真被朱浩言打动了,打算去贺老师那里试试。
当然打动这几个学生的不是朱浩言说的话,而是这位讲师寒暑假打算过去做兼职。
想一想,朱老师过去做兼职虽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方便跟贺神讨论题目,但有个华清大学的老师坐镇辅导学校,再加上在国际上拿奖的贺神,别的科目不敢说,单是数学这一课,谁能与其争锋!
创业的前途是光明的,也是可以预见的。
几个人组团过来的时候,贺知年的草台班子已经搭好了。
直接买了一个旧厂房作为新学校,里面光教学楼就有三栋,办公楼一栋,宿舍楼一栋,还有专门的食堂,本地的老师招了五十多个,涵盖初高中的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基本上全是理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