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1页(2 / 2)
就算他找来专项资金修路,那也是公家的钱。不比她们真金白银从自己口袋里掏钱办粉丝厂。
陈凤霞笑道:“那也是我们划算,这要真修成路了,起码得几十万。”
哎,有进就有出。再说粉条粉丝都是常见的食物,消耗量大的很。光灯市口卖砂锅粉丝的店就好几家,哪家生意都不错啊。
大队书记兴头头的,要带他们去看能够直接改造成工厂的地方。这里原先是祠堂,但是破四旧之后就变成了大队的粮仓,后来生产队结束了又当过一段时间的手套厂。再后面社办厂不行了,便空了几年,但房子还是结实的。
“祠堂前面以前是晒谷场,现在用来晾粉丝真真好。”
胡月仙就奇怪,既然是现成的条件,什么都准备好了,他们为什么不直接自己搞。晒好粉丝,就算不进城,到集镇上卖也行啊。
大队书记不好意思:“我们这边家家户户都会弄粉丝,卖给哪个啊,又不稀罕的。”
他要领客人去祠堂,他老婆就从屋子里跑出来,手上还拿着一百五十块钱,表情忐忑不安:“这个,是哪位干部留下的?就压在碗底下。”
因为来的是贵客,她没上桌作陪,而是在厨房忙碌。后面等大家都吃好了,她才上桌吃午饭。结果等她吃完收拾碗筷,却发现碗底下压了钱。
陈凤霞一愣,这钱肯定不是他们放的。因为这一桌虽然都是硬菜,但也不算超标,甚至大家连酒都没喝。村里有自己的招待费用,不至于非要算到一餐一饭上。
郑国强笑了:“侯局长就是侯局长啊,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书记哦,等着,等侯局长给你搞钱来,把路修好了。”
胡月仙跟陈凤霞咬耳朵:“我说,他们这种帮扶,是不是就是想让干部动用自己的资源来帮助帮扶对象啊。”
别说,盲生,你华点了。
修路这种事,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毕竟要看谁说。
上辈子,陈凤霞清楚地记得,她老家镇上的路一开始坑坑洼洼,后来因为在市里当了大官的回乡祭祖,感觉很不像话,当年路就重新修好了。
资源就那么多,地方政府都晓得对上得跑步(部)前(钱)进呢。
呵,真的是越想越觉得有意思。再往里深扒,搞不好连安排哪些干部去帮扶哪些对象都是有讲究的。
比方说洪家沟交通不便利,那就安排交通局的干部来。
再比方说洪家沟风景不错,那就安排曾经在县里弄过景区,还参与过振兴乡村经济发展的郑国强来。
甚至连这两人曾经在一个党校培训班上过课的事,都有可能被拎出来画了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