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37页(1 / 2)

加入书签

胡处长看了一下,一个嫩头后生,表现得远远没余总镇定自若。他笑了笑,很快将目光挪到了余思雅身上:“你好,余总好,坐吧。”

双方坐下,开始商谈。

最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个是价格,一个是数量。

余思雅坚持按照铁路局的批发价格,也就是门市部的八折。都是省里的单位,不一个价,回头被铁路局知道了,人家肯定不答应,谁愿意被差别对待?

胡处长觉得这个贵了点:“余总,咱们供销社可不像铁路局,这坐火车的人,家里再穷也穷不到哪儿去,兜里多少能掏些钱出来。可我们供销社很多在乡下,贫穷的农村,一个鸡蛋才卖五分钱,十个鸡蛋才五毛钱,人家舍得花五毛买零食吗?”

余思雅点头:“胡处长,你考虑得很周全,说得也非常有道理。但即便再降价,就是卖四毛,三毛,清河鸭在乡下买的人也寥寥无几。有这钱,人家买两斤米回去,一家人都能吃顿饱饭了。”

余思雅穿越来在农村呆了两年,她太了解农民了。他们有多节约,很多人都没法想象。即便口袋里稍微宽裕了点,可这么多年,他们都穷怕了,照旧不敢花钱的,都会攒起来。

更何况,目前全国绝大部分都农村都还不富裕呢。人家更没闲钱去买零食了,饼干、水果糖都只有走亲戚或过年的时候才舍得买。

胡处长纳闷地看着余思雅:“余总,既然你懂这个道理,那为什么还不肯降价?五毛,是真卖不出去。”

他们又没收购清河鸭的指标,胡处长自然不愿意采购一些卖不出去的东西堆积在供销社。

余思雅笑道:“胡处长,所以我的意思是,清河鸭食品就铺到市里、县城的供销社吧,公社的供销社,暂时就别铺货了。”

卖不出去,过期了回收也是个麻烦事。至于降价,那肯定不行,改革开放了,人们手里会越来越有钱,物价会逐步上涨,但商品涨价,很多顾客会有意见,降下去再涨起来就难了,没看可乐那么多年都没敢正大光明地提价,只悄悄在瓶身上做手脚,减少份量,变相涨价吗?

而且一家降价,其他单位都得跟着降价,这损失可不是几百几千块的事。所以余思雅目前宁愿少占据一些市场,偏远地区不铺货,也不想将好好的市场给搞乱了。

胡处长看了余思雅一眼,还是有些犹豫。

见状,余思雅又提了个建议:“胡处长,这样吧,供销社这边的货,如果没卖完的,在保质期两个月之前,我们清河鸭按照采购价回收。这样,总放心了吧?”

他们清河鸭来兜底,风险都是他们的,供销社还有什么顾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