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12(2 / 2)

加入书签

蒋徽笑了笑, “应该是。除了几位长辈、哥哥,没送给过别人。”

郭妈妈道:“老板说,您年少时写过的诗词,他的同行曾经辑录成册,做了不少手抄本,摆在铺子里,没几日就卖完了。”

蒋徽皱眉,“是哪家?下回让他从中传话,下不为例,不然我可要请董飞卿烧了那个铺子。”

郭妈妈笑道:“这种事儿,谁都拦不住,您还是趁早歇了这心思的好。公子前几日带回来的话本子,不也是从外面拿回来的么?”

“……”蒋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郭妈妈却是满心的与有荣焉。

文人对蒋徽,原本是态度一致地认可她的才情,背离家门的事情一出,人们对她的评价迅速划分为三种:有人仍旧不遗余力地赞誉,欣赏她那份不输男子的果决洒脱;有人则是不遗余力地诋毁,认为她既然连百善孝为先的道理都不懂,便是才女中的污点;余下的人,一言不发,不夸也不骂,保持中立。

正因为很多人从没停止过对蒋徽的称颂、谩骂,便使得她虽然不在京城,名头却比离京前更响,没有人遗忘她,都盼着她回来,要么是由衷地期许她终得安稳,要么是等着看她落魄的笑话。

但是,这些都是好事——人最可悲的,不就是被人们遗忘么?

敛起思绪,郭妈妈说起铺面的事:“刘全上午跟我说,眼下有两处,他瞧着不错,一处每年七百两租金;另一处每年六百两,屋舍陈旧些,后面都带个小院儿、几间房。”

单独租住小院儿的话,用不了多少银钱,值钱的是铺面。

蒋徽一面穿衣一面应道:“要租就是五年十年的事儿,这一点跟他们说了没有?”铺面绝对不能一两年就换一个地方。

“这是自然。”郭妈妈道,“刘全特地说了,两家都是一样的,允诺立下文书之后,最好是一年或半年交一次租金,但也可以商量。”

蒋徽道:“明日我去看看。”

郭妈妈又道:“另外,您要找的花农、琉璃作坊,刘全也已办妥。”

蒋徽开心地笑了,“这样说来,铺子开张的日子不远了。”

此刻,去朱家送谢礼的友安回来了,身后跟着朱玉的小厮。

小厮见到董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