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01(2 / 2)
王大喜,感恩苍天,特开吏考恩课,不拘一格选人才。
开“吏考”的想法在厉弦的脑海里已经盘桓了有一阵子。
识字懂算,又知西北“规矩”的干吏,狄丘一地勉强够用,及至平陆、上郡已是捉襟见肘,不敷使用,更遑论整个西北地区。这几年来,拆东墙补西墙的,各地四处调支,不但中学生被各有司和大作坊、农场一抢而空,连小学生都有人盯着,就等三年之后毕业抢人。
西北各项规矩初立,厉大王的权力范围已经深深扎入了最基层的村寨,借着强势的武力和经济慢慢瓦解乡绅在地方的权势,但如此一来,更是需要大量能将上情下达,下意上传的干吏和基层村寨的“公务员”。
只靠狄丘、平陆一地慢慢培养,已完全跟不上厉大王拓张和深入的步伐。
上人们的建议很简单,一个字:“考!”
“科考”这项在华夏历史上对选拔人才起了极大正面作用的制度,几乎贯穿了绝大部分的中古时代,及至地球近代,那些“国考”、“公务考”也不过是几千年“科考”选拔制度的进化和变异。
以西北一地而行天下科考,师出无名,也易贻人口实。上人们就建议,以“吏考”之名高薪诱人上勾,也为将来试行官吏一体先暗中打下点基础。
至于来考的这些人原来所学为哪门哪派,儒墨法道都无所谓,西北在厉大王的影响下,如今讲求实用,更何况底层的小吏真要是来个饱学大儒还不一定能干得好、玩得转。虽说如今儒家势大,其他各家零落势微,但各个学派都有所长,在有些部门司坊之中,怕还是墨法农医等学派更相宜。
只是如今鸟儿还没逮到几只,考虑清蒸还是红烧未免还早了些。
厉大王这“吏考”令一下,狄丘平陆官衙之中人人都似是被猛抽了几鞭子的陀螺,忙得团团乱转,这等事关西北未来的大事,哪里容得一丝轻忽?
石屏出身厉府,自小也是陪着公子爷一路学过来的,很是读了几本经书,这几年在狄丘更是干练许多,成千上万的物资、人员调试管辖也是常事,但对这出卷行文,考校文人之事,实在是头皮发麻,心中发虚。他负责一应繁杂事务确是游刃有余,可要真的坐上主考官之职,不说他自己腿软心虚,就是厉大王也放心不下。
如今西北物产虽丰,人文底蕴却尚浅,想弄出个能服众、能压秤的名仕来主考,倒真是有些难度。
难不成真要让自家那黑白眼珠只见利益与权势的老子上场坐镇?厉弦思来想去,摇了摇头。自家这老子给点阳光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