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页(1 / 2)
这位学徒看到探着脑袋好奇张望的木文时也十分和善,甚至还招来了小孩边给他整理衣服边教了木白几手该怎么给孩子搭配衣裳。见木文的衣服有些许不合身,他还当场拿出了针线帮忙改了下针脚。
别说,到底术业有专攻,木白看着人不过是一挑一勾又缝了几针,但木小文整个人看着就精神了不少。
“小孩体热,容易出汗,蚕丝柔软不错,但它一旦出汗后便有些寒凉,内层穿白棉布对孩子最好。”这学徒还和木白分享起了养娃技巧,“尤其是松江府的乌泥泾布,那儿是黄婆的故乡,织法与外地迥然,可以织出不亚于蚕丝细软的布匹,很适合做小孩内衣。”
木白眼睛顿时一亮,不过听到其后的一句“价格昂贵”又暗了下来。
见状,学徒笑了下:“无妨的,现陛下已推广棉花种植,吾听闻沿松江府上海县华亭县一带多地均已种上了棉花,如此不用多久这种布料的价格便会下降。”
“说不定啊,你弟弟还没有长成前,郎君便可以合适的价格买到此物了呢。”
木白却是一愣:“您是说……松江府一带现在都种了棉花?”
在水稻主产区的江浙一带种植经济作物?木白有些不可思议地问道:“大明粮产如此之丰吗?”
事实正是如此,如今的大明当真可堪一句“粮草充足”。
朱元璋在建国初年便借鉴学习唐朝的府兵制以及西汉的屯田制,开创出了全新的“军户军屯制”,也就是著名的卫所制度。
这种制度说起来原理相当简单,就是官兵们有事打仗没事种田。
建国初年,地广人稀随便种,加上军人又有比较好的耕种器具,自身力气大不说还有工具马、工具驴,开垦荒地的劲头可谓十足,如此一来,军屯所得的粮食竟然相当可观。
朱元璋还将兵哥的户口和土地做了关联,在多劳多得的促动下,兵哥们耕种起来别提有多卖力,军屯的收入也年年增加。
这份收入才是朱元璋在战时都能动不动就比划着免税减租的底气。
加上后来的“开中制”吸引了不少商人在边关买地种田,促进了“商屯”的发展,大明的粮食之丰甚至一度到了边关将领摆着手表示仓库堆不下的程度。
如此说出去简直能让历史上大半的边疆守将羡慕到哭的场景,的确发生在如今的大明。
所以,现在的大明是当真可以奢侈到鼓励民众用自家田地种植经济作物的程度。
当然,除了财大气粗加上有品牌产品优势的松江一地外,大部分还有余力的民众还是选择在自家地盘上种植粮食,然后另外在荒地或者亩产不高的田地里种植棉花以补贴家用,但即便如此江浙一带的棉花种植量亦是相当可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