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页(2 / 2)
无论是此前的第一次科举,还是之后的推举制,江东能够送上来的人才名额都是全国省份最少的。
第三步可谓是釜底抽薪之举——江南之地的赋税为全国最重。
江西一地尚可,江东苏松一地的税额是全国平均水平的近30倍。
如此踩着民众底线的赋税额度,可以有效降低当地富户的财富积累水平,甚至可以逼得一些富户不得不掏钱雇佣佃户,长此以往,可以大大削弱当地人的势力。
当然,此举无疑也带来了恶果——朱元璋荣登江东人仇恨榜第一位。
但这有什么关系呢?老朱对此不痛不痒,甚至还能就着流传来的小作文吃下三碗饭。
不过,这次江东学子的举动是真的踩在了他的火线上,并且在火线上来回碾压,得到消息的洪武帝可谓愤怒至极。
大明此次重开科举,距离洪武五年的科考足有十年,消息虽然发得突然,但是对于洪武帝来说却是百般考量之后的结果,他是怀着巨大期待进行择才的,然而这些考生却联合起来给他捣乱。
江东一地距离应天府是除了直隶一带最近的,而且两地交通便捷,尤以水路为佳,这些考生完全可以在年后临考前再来应天。
但他们不,这些考生全都联合起来,在参加完乡试之后就直接涌入了应天府,而且借房租房买房,大手一挥,洒下大笔金钱,再算上带来的仆役,竟将应天府牙人手上大部分的适宜民居都“占”了下来。
因为这些人都没动旅社,所以应天府方面起先没有发现这个问题,直到巡街的小吏发现游走寻房的考生多得有些出乎意料,此事这才暴露出来。
不得不说,江东人此举当说是在雷区蹦跶但又没真的踩着他底线。
诚然,他们的举动并未触犯大明的律法,毕竟也没谁规定离得近就一定要晚点到,也没人规定考生一定要三五个挤一间房,人家钱多人手一间你也拿他没办法。
要怪就只能怪大明的官方政府并没有提前考虑到大量考生涌入应天府后的住宿问题,而事实上他们的举动的确能称得上一句不厚道,这群江东学子给来参考的其他省份的考生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读书费钱,一般人家要花费三代积累下的资本才能供出一个读书人,更别提有些贫困家庭了,有些地方的学生连进京路费都是靠乡亲们拼凑的,以他们的情况完全无力负担在旅社借住的费用。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