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页(1 / 2)
这几间房子,是洛薇爷爷这一支的亲族留下的,那一家子的遭遇是乱世里很常见的状况,三个儿子有两个被拉壮丁,从此杳无音讯,仅剩下的一个建国前就因病而逝,本来,有三个儿子长大成人,用攒了一辈子的积蓄盖了几间泥土房,哪怕是茅草顶,在当地也算是还不错的条件,就差把儿媳妇娶进门了。
谁知就这么不走运的遇上兵祸,人家是从山后邻省过来的,躲都来不及,一家子生离死别,比洛薇家现在的处境还要惨,余下老两口年迈体衰,没能熬过前几年的自然灾害,到死也没等到两个大儿子的消息。
由于这一系列的不幸都是发生在新房盖好之后,当地人就免不了私下议论,认为是这房子的风水有问题,才把儿孙兴旺的好好一大家子住成了绝户,一家人都没了后,房子就成了洛氏族里的公产。
可这房子的地理位置也实在不怎么好,偏僻、干活不方便得很,纵然族里有人眼红这几间房子,心里到底觉得忌讳,不敢打这个主意,有那不在意这些的,只要不姓洛,再怎么想也是白想,毕竟洛氏在本县根深枝茂,不是谁都随便能招惹的。
宗族聚地而居,平日里远门、近门、隔房分得很清楚,彼此间还相互勾心斗角,可一旦涉及到与外姓之间的利益之争,那向来都是帮亲不帮理,很团结的。
原主的爷爷洛文元出生白果镇镇上,家里当年在镇上开了间药铺,洛薇的太爷爷去得早,太奶奶便带着幼子去省城投靠娘家兄长。
那舅太姥爷是个重情重义的,不仅收留了他们孤儿寡母,还给爷爷安排好了生路,助他拜得省城里最有名望的中医圣手为师,因他勤奋好学,踏实努力,还成功娶了师傅的小女儿为妻,也就是原主奶奶李玉禾。
虽说是少小离家,距今已有四十多年,可洛文元毕竟是上了白果镇洛家族谱的,族里那些年龄大些的都还记得他们这一支,他成婚后,也曾带着李玉禾回镇上祭祖,就算人没亲自回来,逢年过节也会寄钱寄物,托五服以内的近门亲族帮忙祭奠先人。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从镇上走出去,想在省城闯荡的族人,去找他这么个已经在省城立住脚的自家人,他也从来不推辞,帮钱帮物帮找门路,给老家人留下了仗义、不忘本的好口碑。
这个好口碑往日里不显,到他们狼狈得被下放回乡时,还是明显起了作用,因大环境的影响,洛家人表面上对他们疏远避着,事实上还是给了不少实质性的帮助。
比如这几间被住在周围的洛氏人主动给修补完好,整理得焕然一新后,条件在这农村算得上是很不错的房子,及房子里的这些必备的简单家具,都是那些洛氏族人东家一样、西家一样给凑的。
在这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能给予这么多的帮助,除了因本地人宗族观念重,出于同根连枝的因素,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因洛文元当年照顾过族人的情分。
自幼在首都市长大的原主骤逢巨变,再加上年仅八岁,显然很难理解这其中的恩怨与情义,很难接受自己将要在这么破落的环境中生活,加上朝夕相处的父母幼弟还不在身边,小小年龄思虑过度,再加上确实水土不服,才生了一场大病。
洛薇到来后,已经有了成年思维的她,纵然也不太清楚这其中的具体情况,但据她知道的那些信息看,能有现在这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还真松了口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