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11(1 / 2)

加入书签

着了的孩子。她在扶风这几个月, 汉话讲得好多了,和杨盼交流也基本不再窒碍:“好!我也想王蔼了,我跟你一起去。”

  杨盼看了看她怀里的孩子,那小小肉肉的一团十分可爱, 她有些担心起来:“谢谢你,只是我担心:你的孩子这么小,一路上辛苦, 他吃得消吗?”

  乌由伉爽地笑道:“一个男孩子,就是要从小经风历雨嘛!他在我肚子里时就随着我到处奔跑躲藏, 生下来拿襁褓一包背上,又继续在马背上奔驰——你看他如今长得多好!多强壮!”

  做母亲的自豪地把儿子递到杨盼面前给她看。

  孩子还在睡, 嫩嫩的小脸,不很白,但有健康可爱的红脸颊, 头发浓密、眉毛浓密,随母亲怎么把他翻来覆去的,他睡着了就是不醒。

  俄而醒了,顿时哭声震天响,小手乱舞,小脚乱蹬,撇着头找奶喝。

  乌由毫无顾忌地解怀喂奶,饱胀的乳顿时被小东西捧住了,然后“咕嘟咕嘟”吃得肚皮圆了,那乳却瘪了。

  吃完,小家伙精神起来,七个月大,已经坐得稳稳的,杨盼一逗他就笑,笑声“咯咯”的。杨盼从小带弟弟妹妹,特别喜欢小孩子。乌由笑着说:“等你们团聚了,也生一个!”

  杨盼顿时脸红起来,掩饰道:“那也等团聚了再说吧……”

  乌由看着孩子,少顷目光失焦,一会儿又回神一笑,一双大眼睛变得明亮又妩媚。她不似汉家女子的害羞,抬脸道:“事不宜迟。我想王蔼了呢。你不知道,草原的帐篷里,火盆暖暖的,听着外头的风声和狼嚎声,特别有滋味!”

  到底是经过事的人,杨盼一下子就听懂了这“滋味”是何“滋味”,有那么一点点羞涩,但是也不免去想,席地而眠的大毡包里,火烧得暖暖的,两个人也暖暖的,滚在羊皮褥子上、羊毛被子里……罗逾那结实的身子,温柔的笑容,还有抱过来时有力的双臂……

  顿时想念得连此刻正在险中都忘了。

  她听见乌由的笑声,才发现自己失态了,口腔里湿漉漉的,只能“啯”地咽下去,这细微动作,大概有经验的乌由一下子就看明白了。

  杨盼犹要辩解:“不是的……我是想起北燕的婚俗,头一夜也是睡帐篷……”

  乌由笑着摇摇头:“那不一样的。要亲身试了才知道。咱们什么时候去?”

  她等不及了,杨盼也等不及了:“事不宜迟——不是,不是说滚帐篷事不宜迟,是这里面的若干疑问要揭开事不宜迟……”

  越描越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