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55页(1 / 2)

加入书签

村支书又找了人从中说合,最后算是谈下来价格,林荣棠家负责给王瓜月治病,付钱看病,等病好出院后,林荣棠家在给王瓜月家五千块钱,从此后再无瓜葛了。

这个结果,王瓜月家里心满意足,王秀菊虽然心疼钱,但也松了口气,她也怕被人家这么赖上。

王瓜月在过年前出院了,回到村里,脸色煞白,缺了一只胳膊,见人就落泪,大家都感慨,觉得这孩子可怜。

很快,王瓜月的婆家就来人了,意思是这婚事没法继续了,说了一堆好话,希望王瓜月家体谅,王瓜月家其实也知道,赖着也没意思,好在谈了谈,人家婆家也没要回彩礼,就这么着拉倒了。

王瓜月听到消息,狠狠地哭了一场,躲在屋里不出门。

村里人都感慨,觉得她可怜,不过又觉得,这也不能怪人家婆家,本来就是相亲结婚,当初相亲好好的,现在没了一条胳膊,人家小伙子娶了没胳膊的媳妇,这不是白白被拖累嘛?

王瓜月娘却开始张罗着给儿子娶媳妇了,倒是很快娶了一房,姑娘长得好看,还是民办小学老师,把王瓜月娘高兴得合不拢嘴。

大家暗地里笑,得了五千块,是能娶一房好媳妇了!

王瓜月娘说定了儿子媳妇,又给闺女找婆家,找了半天,最后说定了一个三十多岁的光棍,也没要太多彩礼,就这么着定亲了。

冬麦知道这消息,也有些替王瓜月惋惜,她现在还记得那姑娘笑起来的样子,不算顶好看,但也让人舒坦,谁知道遇到这种事。

这时候,公社里召开了一个会,把各村里搞羊绒的全都叫过去,给他们开会,讲了这次的事故,并且提到要注意安全,防范这种事的发生。

王书记把沈烈的事情当做了典型,要让大家都学习沈烈的经验,为了这个,又组织大家伙来沈烈这里学习,甚至连路奎军都带着几个人过来。

学习完了后,路奎安留在了沈烈家里吃的中午饭,一起吃饭自然喝酒了,王二婶胡翠儿婆婆帮着来做饭。

酒桌上,路奎军感慨:“兄弟,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哪!你看我那里梳绒的小姑娘,一个个都想着挣钱,挣钱太心急,你一天让人家干八个小时,人家自己心里都不乐意,谁愿意?再说梳绒机多起来,本村的梳绒工不够,肯定得用外村的,到时候还有吃喝拉撒都是麻烦事,一台机器养六个人,哪养得起?”

沈烈听这个,还是道:“哥,还是得当心,万一出事了,那不是闹着玩的。”

路奎军:“肯定得当心,回去我就叮嘱叮嘱,学你,立起来一个规矩,不过一天干八个小时真不多,你不知道外村有些人,人家都是一天十六个小时在拼,人家一个月挣六七十才高兴呢!”

沈烈便不说话了。

这就是农村的现实,哪怕一个梳绒工的胳膊断了,但还是有不少梳绒工,觉得那种事距离自己很遥远,心存侥幸。

毕竟不怕累,就怕没机会挣钱,能挣钱,谁不拼命挣,恨不得黑天白夜地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