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页(1 / 2)
“你也不用这般害怕,”刘老头儿终于察觉到了同伴的异样,笑呵呵在他手上推了一把,“这都是过去的事了,可能几百年几千年了,现在哪里还有这样违背伦常的规矩呢?你家儿子,虽然不像刘铮这般,但我看他对你也是好的。再说了,现在谁敢做这样的事,那是要被唾沫淹死的,官府也不会放过他。”
说到这里,他将腿上的羊毛毡朝上拉了拉,默默地对着田野另一端,那一大片绵长起伏的宅院叹了口气,声音忽然低了几分,“家里的房子旧了,刘铮要造新房,说人多嘈杂,一家老小又要挤到偏房去住,他怕我这半年住得不舒服,所以要将我暂时送到章家庄休养半年,等房子造好了,再将我接回来。”
------------
第二章 告别
普济堂章家建的一所养病坊,就坐落在章宅里面,专门用来收留那些孤苦无依的可怜人。
“凡民有单老孤稚不能自存,则赡给衣食,每令周足,以终其身。又于家中置普济堂,孤幼有归,华发不匮,若终年命,厚加料理。”
据说,这是章家大老爷章天一留下的临终遗言,他和弟弟章生一因为年轻时便出去打拼,忽略了留在家中的老父,以至于老父重病之时都无人在床前尽孝。所以章家发达后,兄弟二人很是怜老恤幼,平时对远近的村民就多有布施,章天一去世前,更是抓住弟弟的手,让他建一座养病坊,收留老苦之人。
他还立下了规矩:每人每天早晚吃稀粥,中午吃干饭,每天定量是白米八合,盐、菜钱两文,肉五文,午饭有蔬菜,初一、十五两天有豆腐皮等菜。每逢端午、中秋,各领赏钱二十文。端午节后领席、扇钱三十文,冬至后领柴钱十五文、布袄钱一百文。老民病故,给棺材、安葬钱三千文。
如此丰厚的待遇,所以,在普济堂建好后,方圆百里吃不起饭的人都过来了。后来,因为来的人实在太多,莫说普济堂,就是整个章家都招待不下,所以,章家现在的当家人,也就是二老爷章生一才重新立了规矩,只允许六十岁以上,无人照拂的老人进入普济堂,凡是年力尚壮、能谋生的一概不收。如此一来,才止住了这前扑后拥的势头,也让普济堂真正在章家的地盘上建立了起来。
刘铮曾经带他爹来过普济堂一次,那时刘老头儿还能走路,而刘铮正在章家帮工,所以趁刘老头儿来给自己送饭,便带着他四处转转,参观了一番这座远近闻名的章家大宅,父子两人也在无意间踏足到普济堂的地界。
那时普济堂里正在放饭,白花花的米饭比刘老头带来的粟米闻起来香得多,再配上新鲜的肉和菜蔬,看上去着实诱人。刘老头儿看得愣住,拉住儿子问,“以前只是听说,没想百闻不如一见,这普济堂里的饭食竟真如传闻一般的好。”
刘铮冲他爹笑,“逢年过节比这还要好呢,杀猪宰羊的都有,咱们一年到头都不见得能吃上这样的一顿饭。您老还没看过他们住的地方呢,两人一间大屋,里面各色陈设一应不缺,铺在床榻上的褥子都有三层厚,用的都是好棉,莫说现在,就是寒冬时节睡着也不冷。”说完,他轻轻一撇嘴,“爹你也不想想章家是什么人家,这全国上下的瓷器基本都出自他家那些口大窑,连官窑烧出来的货都比不过他们家。对了,听说老佛爷的寿诞,专门指定要用他们家的瓷器布置,这等尊荣,岂是一般人家能比得了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