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51页(2 / 2)

加入书签

温宴被曹氏说得啼笑皆非:“叔母高瞻远瞩,江绪自己都没有想好回去或不回去,您就什么事儿都想到了。”

“伶牙俐齿笑话我,”曹氏嗔她,“穷操心,也好过没心眼,跟慧姐儿似的,天天就是’船到桥头自然直‘,早晚吃亏。”

温宴又是一通笑。

笑归笑,她亦是很认真地想着曹氏的话。

上一辈子,定安侯府一直在临安生活,温婧自然也没有遇上江绪,温宴回临安时听说过她的状况,她嫁得不好不坏,日子过得去。

那么,上一辈子的江绪呢?

今生的春闱与前世变化颇多。

不仅是霍以暄参与了,沈家也出了状况,对普通考生而言,最大的改变是备考。

朝廷承担了他们的衣食住行,哪怕家境贫寒,也不用省炭火、省馒头,日常不至于只啃干粮碰不到荤腥,这让他们能全身心的投入考试之中。

也因此,最后的殿试排名,与现在的并不相同。

温宴记不了那么清楚,但她知道,上辈子这一科的状元郎并不是江绪。

那么,江绪是没有考中、三年后再战?

温宴想了好一会儿,忽然灵光一闪:“您刚才说,江绪是涪州武隆人,他想回蜀地是因为先帝年间的武隆大水对他的家乡造成的危害,至今还没有解决?”

曹氏颔首:“他说得隐晦,但大体就是这个意思。”

温宴抿了抿唇。

她想起来了。

前世,她成亲后的第三年,蜀地洪灾。

灾情之中,涪州同知遇难,那位同知是瑞雍十一年的探花郎。

救灾不利,骁爷和朱桓奉旨去蜀中,调查之下,涪州那么些年,问题很多,连探花郎的死,恐怕都不是遇难这么简单。

那位探花郎,应当就是不愿入翰林、坚持回蜀地的江绪吧……

第615章 意见

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蜀中居于西南,远离朝堂,说一句“山高皇帝远”,真是一点儿都不夸张。

温宴从未到过蜀地,上辈子倒也从霍以骁口中知道些状况。

蜀地的官场并不简单。

温宴看了眼左右为难的曹氏,端起茶抿了一口。

江绪想回蜀地,其实对涪州官员不满意,他想以一己之力去改变那个状况,对故土做出贡献。

这种想法没有错,但从上辈子的结果看,江绪的抉择并没有得到好的回报。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