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35页(2 / 2)

加入书签

马平泰冷笑一声,“传令下去,即刻整理军备,收拢俘虏,医治众将士”。

他重重一顿,“要快,敌人估计要来了”。

彭正宜也没疑惑,他也是这么想的。

皂衣军有战俘不杀的传统,这个优良作风极大的帮助了皂衣军瓦解敌人的意志力和战斗力。

鹤庆只要不自己作死,根本不会被杀。连鹤庆都不会死,更别提毫无名气与官职的鹤思贤了。

如今鹤庆咬死了不说鹤思贤的下落,要么是根本不信皂衣军不杀俘,让鹤思贤远远逃了,要么就让他逃出去报信了。

不过这倒也没什么大碍,早早晚晚他们都要跟北齐朝廷的大军对上的。

“情搜科有没有线报传过来?”马平泰边走边问。

彭正宜摇头,“估计还要个半天左右”。

“府衙中的公文都查过了吗?”

一般情况下,朝廷发兵前若是来得及,会给当地州县派发公文。唯有来不及的情况下,才会仓促发兵。

府衙内的各色公文若是好好查一查,保不准会有什么新发现。

这些东西素来是情报来源之一,还可以印证其余情报。

“情搜科的人已经都拿走了”,彭正宜郁闷道。

拿走归拿走,这帮人手脚麻利,跟抢似的。

马平泰点点头,“去回禀过先生了吗?”

“嗯”,彭正宜道,“先生已经调拨民夫过来了”。

说完,他顿了顿,犹疑道,“将军,战场阵前最是危险,要不要……请先生退居到后方?”

马平泰矫健的步伐一顿,摇摇头,“只要能击败这一波大军,北齐短期内就没有实力集结第二次大举进攻了。这意味着,关中、黄淮两大片土地,尽归于我们”。

马平泰原本是个话很多的人,可近期接连不断的大战,又见到疮痍满目、民不聊生的各大州县,他已经沉默了好几天了,这会儿难得多说了几句话。

“我们连日大战,又为了抢时间数次出征,本就是疲惫至极。朝廷大军却以逸待劳。便是我等再勇猛,体力也是有极限的”。

彭正宜愣道,“所以大人和先生亲临前线,是为了鼓舞士气?”

“差不多吧”,马平泰解释道,“除此之外,战局变化的太快了。此刻第一道防线的州县需要调入民政官吏,第二道防线上的各大城镇、关隘需要调集士卒、民夫。若是朝廷的大军一来,还要协调各个分兵的将领如何出兵……”

马平泰叹息道,“这时候前方就必须要有一个压得住各方官吏、将领的人在。这个人,要有足够的威望、权利”。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