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01页(2 / 2)

加入书签

沈游正要登上府衙的台阶,乍然听闻赵识的问话,她笑道,“临川府展会”。

“赵将军可还记得我们路上提过的贡品问题”,沈游干脆驻足道。

今日天暖气清,惠风和畅,她今日心情也颇好。

半日以前,她在路上收到了周恪的信件。周恪已经出发前去扫平各地的残余势力,大概还需要两到三个月左右才能归来。

即使没能来得及告别,但好歹大业有望,沈游自然高兴。所以她也不吝于多费些口水,与赵识解释两句。

“去除贡品制度总体上来说是利大于弊的,它极大的、有效的去除了百姓的负担”。

“但与此同时,皇帝用的贡品由于具有一定的名人效应,会让达官显贵们趋之若鹜。很多东西由于成为了贡品,其价格便水涨船高了。如今没了贡品,许多好东西便如同明珠蒙尘”。

“所以我们便开办了这展会”,沈游笑起来,“临川的展会半年一次,专门展销临川等州县的特色产品、改良产品,以及许多有意思的新鲜玩意儿,以供各地的行商们挑选。分为各大板块,布匹绸缎、皮货毛料、山货药材、器具用品……无所不包,无所不展”。

“若有谈成的,即刻可由官府作见证,双方成就契约,一式三份,各自保存”。

“于百姓而言,倒是个善政”,赵识愣了愣,不禁赞叹,又问道,“这展会可是各地都有的?”

沈游笑着点头,“琼州的展会已经办了快十几届了”。

神应港内,年年都有大量的优质商品在展会上展出,引得南来北往的各地客商云集琼州,甚至还出现了自海外来的客商。甚至有时候官府会在展会上下达订单,借助官府的船队去做海贸生意。

沈游笑道,“展会上展出的不仅仅是商品,还有各类改良的器械,匠科有时候也会吸收部分改良器械的优质工匠。”

“上一年有个小娘子自己研发改进了织机,临川的绣楼秀坊即刻付了钱购买了其技术”,刚好巡视完展会区域,正打算回府衙的商业司司长潘素凑趣道,“那位小娘子眨眼之间从一个贫家女成了千金女”。

李可之这些日子面对大量的女性同僚,终于习惯了。他也没多打听,反正以后总要认识的。他只是奇道,“这改良东西,也得付钱?”

“自然要付,否则谁还肯出力改良乃至于研发器具用品?”

薛明远一出府衙便听见此言,这可是匠科的业务范围,他自然敏感,即刻反驳道,“有了财物的支持或是精神的鼓励,才能激励匠人们奋发”。

沈游也知道这玩意儿有许多空子可钻,可有了知识产权保护,好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工匠们创新,那便已经极好了。毕竟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

“这位是薛明远,匠科之长。这位是潘素,属于吏科商业司司长”,沈游对着赵识等人介绍道。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