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95页(1 / 2)

加入书签

刘三俊笑道,“将军在川蜀,少说拥兵三万,若是再加上赵乾的部下,那便是六万兵马。我皂衣军不过三千罢了,实力对比悬殊,实在不敢不精心啊!”

“实力悬殊?”

赵识玩味一笑,复又正色道,“我听闻皂衣军来时三千人,此战仅仅损伤一百五十二人,敢问是如何做到的?”

刘三俊倒也没说什么“侥幸”、“全靠尔等不备”这种糊弄人的话。

因为赵识是他的盟友,甚至之后可能会成为同僚,所以他诚恳的说了一句,“精练士卒,保证肉食、军饷,将领带头往前冲,无外乎就这些”。

赵识叹了口气,这些东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光是保证足额的军饷就已经很难做到了。

这年头,将领们吃空饷那都是常有的事。就算他能够保证自己不去喝兵血,也没有办法保证自己的下属不这么做。一旦他严令下属们放足军饷,即刻自寻死路。

“不知这些士卒……如何处置?”

皂衣军如果接管了这里,那么原先他麾下的那些士卒要如何处理呢?

“按理,由于涉及到民事,这些原本应该是要跟官吏们商议过后才能告知将军的”,刘三俊肃然道,“不过一般情况下,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收复城池都是按照流程走的”。

他知道这是能否和平过渡的关键问题。一旦赵识对他的回答不满意,此刻反水,三千皂衣军只怕要丧命于此。

所以刘三俊正色道,“首先,是士卒的安置问题。按照自愿原则,挑选身强体健,或者有特殊才能的人,通过基础体能测试后收编入皂衣军”。

“你若按照自愿,只怕要营啸”,赵识淡淡道,“当兵苦累,若不是活不下去了,谁要来当兵。可恰逢乱世,便是饷银只发三分之一,都有人不肯离开军营”。

因为离了军营,根本活不下去。

“总有人想走的”,刘三俊笑道,“好端端一个天府之国,被折腾成这样,除却佘崇明的奢侈无度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穷兵黩武”。

“负担沉重徭役的民夫、被强征来的士卒……这些人若能有机会返回故里,许多人都是愿意的”。

“那不愿意走的人呢?怎么处理?”

刘三俊笑着,平静道,“充入俘虏营”。

赵识倒也没有生气,他知道共计六万大军铁定是有人要走的,因为皂衣军无论如何都不会允许六万人都被编入他们旗下。

只是假如可以,他依然希望这些人能有个好结果。毕竟都是可怜人。

“将军勿忧”,刘三俊笑道,“届时为了恢复民生,会提供大量的岗位,有些岗位的报酬丰厚,远甚于当兵”。

“我已经传了消息回去,按照行军速度,再过一日就会有先头部队入驻,进行赈灾,然后工匠、医科、官吏等等陆陆续续都会到来”。

赵识没有回话,他沉默着,只是回了一句,“百姓皆苦,望你们仁慈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