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5页(1 / 2)

加入书签

不要急,所有的事情都有动机,要找到目的。

现在的状态是什么——灾害扩大了,灾民人数变多了,□□产生了。

灾难升级对于心学而言有什么好处吗?

可以借此机会扩大心学人数?不,不对,齐桓不可能做这样的事情,一旦被敌人揭出来,他怕是要遗臭万年。

那还有什么?

沈游像是被锤了一个闷棍——他们要借助灾民□□一事要挟皇帝进行赋税改革。

“百姓被赋税和灾害逼得家破人亡,为了减轻百姓的赋税负担就要让皇帝同意进行赋税改革,可皇帝不干,所以你们就放任灾民四处流动,逼得皇帝为百姓减税”

沈游冷笑道:“这算什么?牺牲一个灾民,幸福千万家?”

她干着嗓子问道,“为什么?”

赵案大抵是被揭穿了,不必再遭遇良心的折磨,整个人反倒是平静下来了。

“你还记得当时《金陵日报》上报道过的赋税问题吗?”

沈游试图回忆当时赋税的内容。具体的措施已经记不清了,但是隐约记得百姓的农税至今还停留在十税一上,看上去很好,可惜层层加码之后几乎到了二税一乃至于三税二的地步。

赋税太重了,于是兴起了所谓的投献之风,就是把自己的地挂在举人老爷的名下。大齐格外优待读书人,举人及以上就有了免税几亩的资格。

于是许多农民不再交税,那些剩下的农民要交的税就更多了。

除此之外,世家大族们一心一意的囤积土地,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大量失地农民投身于商业。

大齐的商业迅速的繁荣了起来。

是啊,沈游这段时间已经隐隐约约的注意到,书籍出版行业其实是一种自由竞争的状态,绝大部分都是坊刻,官刻的除了官方四书五经之外几乎都没落了。

如果出版行业如此的话,那么别的行业自然也是如火如荼了。

可偏偏商业税交的是三十税一,加上商人有钱,打通官府后交的税就越发少了。

商税交的越少,农民要交的税就越多。于是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当中。

“所以你们要让暴动愈演愈烈,就为了揭开这个大家都捂着的烂摊子?逼着皇帝改革赋税。”

赵案僵着脸,点了点头,“不是没有人提到过这件事情,可一句祖宗之法不可变,就把人压得死死的。”

他的脸上浮现出一点点悲凉,“再不变,大齐只怕……国将不国啊!”

第48章

沈游毫不留情,直接讥讽道:“大齐有了你们才叫国将不国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