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1页(1 / 2)

加入书签

“朱熹是孔子的学生吗?是孔子一族的子孙吗?他有什么资格代替先师留下教导众人的书籍?”

王鸿绪脸孔涨的通红,却是一时之间不敢发话——孔子的后族代代传至今朝,可没有人说他们改姓成朱了!这话语接下去,那他还如何面对众先师?

“既然他非孔子本人,也非孔子学生,又非孔子后人,那他凭什么知道自己对四书的了解才是先师们的想法,又凭什么拿这个来作为框架,让天下众多学子不敢以其他学派而论?”

“这……”

“皇上所说有理。”林如海却是惊喜交加,科举考试必须要以《四书章句集注》为标准的事情早就被诟病已久,如林如海这般对此不满意的也大有人在,只是架着考试必须使用这个而毫无办法。

“臣也觉得有理。”考功司郎中张九徵慢吞吞的开口。

“老师——!?”王鸿绪惊呼一声。

“臣以为,《四书章句集注》一书出现之前,对四书的看法可谓百花绽放,各大门派均是各抒己见。自从南宋朝廷将此书列为科举必用的书籍以后,其他流派可谓均亡,再也无人能够掀动程朱理学一派的地位。”张九徵慢条斯理的说道。

“况且,即使以《四书章句集注》为想法写八股文,和以自己的想法写文章,都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文笔学识,开放总比不开放的好,唯有百家言论重现于世,才有进步呐。”

“没错,”康熙略有些惊讶的看了看张九徵,“朕觉得既然如此,今年的秋闱时间过于紧张就不行更改。从明年开始,停止以《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标准答案,也放弃八股文必须完全围绕四书论题,当然如有学子继续采用,自然也是可以。”

“皇上,若是如此,臣认为倒不如直接分成旧式和新氏考卷,让学子自行选择?”林如海拱手朗声道。

“若是分成旧式和新式考卷,那分别采纳多少人这也是个问题。”侍读学士张玉书慢慢开口,“只怕到时候新式人多,旧式试卷的考生必然要反对,旧式多,那下一轮用新式卷的考生必然数量少。”

“本官认为,采用一个百分比,定制定量人数,例如乡试五千人,取前十分之一人数,即为五百人,其中旧式卷三千人,新式卷两千人,则取旧式卷三百人,新式卷两百人。在考试前工部所有学子选择的试卷数和录取名额即可。”林如海侃侃而述。

张玉书垂首思量片刻,慢慢点头:“皇上,臣认为林大人所言有理。”

“很好!林爱卿所说深得朕意,此事就如此安排下去。”康熙满意的点点头,将这事交给林如海去做,另一边他和颜悦色的再次与张九徵说话,试图看看对方还有什么想法。

张九徵已快七十岁,在这里也算得上老当益壮的官员。康熙使他来更是因为他多年以来学生无数,虽官职不高却是桃李满天下,原先担心在朝堂上会出言反对,康熙还抱着先要说服他用以劝服其他人。

却没想到整件事情如此轻松,张九徵完全没有反对的意思,甚至在听到皇上的问话后还开口说出了一个请求:“皇上,臣有一事相求。”

“张爱卿请说。”

“科举考试素来讲究外貌,面容有损,肢体有伤残缺者均不能科举。臣请皇上开恩,请让这些学子能重上科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