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00页(1 / 2)

加入书签

商会的人乐呵呵解释道:“你们把东西都卖光了,其他人怎么办?小商人买的不多,人数却是最多的,总归要给他们一点活路。”

大商人把肉都吃光了,好歹留点肉汤给其他人啊。

他就在大堂当着所有人说的,不但大商人听见了,小商人也听进耳里,顿时觉得大清还挺厚道的,还会替他们这些小商人着想。

确实大商人把货源一下子都买走了,其他人不就扑了个空,铺面也不可能凭空变出其他货物来啊,岂不是叫人白跑一趟,还得滞留在大清这里不知道多久才能走?

多留一天就得吃住,这都是成本啊。

小商人虽然权力和船队都不是最大的,然而人多势众,一起闹起来也是叫大商人头疼。

大商人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觉得商会的人十分阴险,回去一定要跟其他同行说说,以后再不能跟商会走得太近,底牌都被知道,他们险些翻车了!

不少西洋商人刚开始为了打开市场,贿赂商会,自然也不吝啬给消息。

于是他们的进货量,买卖的价钱,商会都知道大概。

如今商会帮着反过来对付西洋商人,他们就惨了,底牌都知道了,还能有什么胜算?

被知道得一清二楚,他们都不能糊弄说这些数字不对,这个上限不准确什么的,简直是悔不当初!

就如同苏叶说的那样,没有哪里的茶叶、丝绸和瓷器比大清更好的了,虽然增加了关税和上限,商人们束手束脚的,却还是有赚头的啊!

只不过他们回去后把这边加的钱都落在卖的价钱里面,加价卖不就完事了,完全能补偿自己这边的损失!

皇帝又担心有人阳奉阴违,卖给西洋人表面是一个价钱,暗地里却不是,数目也可能不对,于是又想了个办法。

比如茶叶都是从六大茶山出来的,那么就专门设了一个部门,让茶山主人把茶叶通通送到这个部门来,再统一卖给西洋人。

而且规定茶山最多两成能卖给西洋人,其余的都给本地人。

其他本地铺面是绝不能卖给西洋人,西洋人只能从这个部门来采买,直接一刀切,让西洋人不能用威逼利诱的方式从其他人手里买到。

私下要敢随意卖给西洋人的,就等着官府抓起来吧!

只有一个地方卖,卖多少就是统一价格,西洋人觉得贵都不能讲价。

部门里都是官员,不做生意的,给了一个价格就是这个价格,你不买就退出去,让后面的来。

原本就只有两成茶叶,先买先得,后买的可能就没了,西洋商人管什么贵不贵,先买下再说!

另外丝绸和瓷器也是这么弄,西洋商人是一边叫苦不迭,但是一边又挥舞着金银挤进人群拼命买买买!

这三件东西采买的时候是部门统一给一个价格,再卖给西洋人自然是另外一个价格,差价全进了国库,户部尚书每天看着账本笑得见牙不见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