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4页(2 / 2)

加入书签

三天后,刘斌托人从粤省直接送回来一套工具书,正好解了她燃眉之急。

前几篇的翻译有点难度,速度也瞒,三篇文章翻译完花了半个月时间,确认无误后她用邮件传给了爸爸。

那边的技术员帮忙下载个邮件打印出来的功夫还是有的,虽然进度上落后一大截,但是陈爸爸不用啥资料都去找技术员询问了,一些常用的技巧和参数他在平时的听课和女儿翻译的资料里挑选出来,记在本上,空闲时间就自己一点一点的练习。

他们项目组才组建,第一次考核要等半年。

考核不合格的会被替换下去,也正是如此,所以同工种之间的竞争压力实在不小。

跟陈爸爸搭档的技术员原本有点态度模棱两可,但是发现陈建国从老家回来后的一个月里,学习进展肉眼可见的加速,立马就站到他这边了。毕竟像陈爸爸陈建国这样吃苦肯干又不生事端的人不多,两人搭档也挺合拍的,磨合半年好不容易上路了,突然换一个来,说不定又要磨合好久。

正是因为这样,陈爸爸在偶尔去请教问题的时候,技术员的耐心都多了,讲解也更细致。

元旦之前,他们项目组第一个小目标测试。很多人都等着看笑话,当然不是只看陈爸爸一个人的,好多工人的文化程度都不高,陈爸爸好歹还读了初中,某些人连小学都没读完就进厂了。

这一次不会淘汰人,但会根据进度的不同来分配任务。

分配的任务越重要,留下来的可能性就越高,反之亦然。

这一次的技术员跟工人是分开测试的,主要测试点是设备的了解程度,参数设置的能力,以及加工精度。

设备了解程度是笔试答卷,一共十道题,两道选择两道填空六道简答。

简答的要求也不高,不需要你阐述什么,只需要把步骤写出来就行。

然后是参数设置。根据题单要求进行参数的补足。毕竟他们不是专业的技术人员,什么配搭调整之类的跟他们无关,只需要记住几个重点参数的指标进行搭配设置就可以。这一部分其实不难,考的是工人的记忆力和细心程度。

说真的,能进入这个项目组的工人都是挑选过一遍的技术型工人,他们不怕吃苦,也有着坚韧的心性,但是高科技不是你吃苦就能掌握的,脑子的运转和记忆力的强大才是重点。可以说,在高科技的辐射下,工人更加偏向智慧型技术,而非以前的机械性加工。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