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8页(1 / 2)

加入书签

后来太子离京两年,京城诸人还以为袁弘缓了过来,也就没有太过注意。谁曾想他竟能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

刺杀太子!

天下文人学子此刻不由陷入沉默,更甚者还有对袁弘行为进行激烈批判指责。

何为君?何为臣?

太子为君,孟开鸿为臣。当年太子杀害孟大儒,皇帝虽说给了天下文人一个交代,但要细数下来,太子其实是无过的。

因为太子并非枉杀无辜,而是给孟开鸿安上了个通敌叛国的罪名。虽然这个罪名在天下人看来很是可笑,但太子既言,皇帝未反对,就算这罪名再荒谬,天下人再不信,可未来写在史书上的,仍旧是不可更改的这么一句话。

——除非后世有皇帝会为他平反。

但如今看来,这个可能性微乎其微。

太子可杀孟开鸿,因为她是君;可孟开鸿的学生后人却不能动太子,因为他们是臣。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臣要弑君,却是谋逆,是大不敬,是会被后人唾骂千年的!

袁弘此举,不仅是不顾他自己的性命,更是将朝堂上下甚至天下学子中受过孟开鸿恩惠的人都卷入到这个漩涡中。

而受过他恩惠之人,又何止上百之数?

甚至有一些心思敏感之人越想越心惊,忍不住猜测这场刺杀到底是不是皇家那对父子自导自演的产物。

孟开鸿名满天下,朝中文官中,有近三一的臣子都和他或多或少有些交集,以往孟开鸿远离朝堂,只领个太子太傅的虚职,众人并未过多在意。但直到如今这个数量明明白白地展示在他们面前,众人才感到心惊。

如此庞大的数量,若当真想做成某一件事,岂不是简单异常?

众人再想起两年前太子杀害孟大儒所给出的借口,心头更是一片凉意。

若、若孟开鸿是敌国探子这话是真,那、那大晏里里外外的动向,岂不是能让外人了如指掌?

想到这里,众人深吸一口冷气,心中尚有余悸。

皇帝闻言大怒,下令将袁弘押入大理寺,又派聂磐接着往下查。

袁弘只是一个五品员外郎,刺杀太子这么重要的谋划,当真只有他一个人参与?

眼见着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朝中诸位老狐狸哪还不明白怎么回事,心中纷纷感叹出声。

怕是从两年前,陛下便打起这个目的了。朝堂之上最忌结党营私,可孟大儒的教导,便是那些臣子天然结党营私的由头。

恐怕此事,为太子出气是一回事,更重要的,还是陛下想要趁机一整朝纪了。

大理寺的动作极为迅速,早上皇帝刚下了令,晌午十分便有禁军踏着严肃齐整的步伐,团团围住了袁家。

袁弘开门相迎,苍老的脸上非但不带愧色,反而满目肃然。向来微微佝偻起的身姿此时也是挺得笔直。他看着外面层层包围的禁军,面上浮现了丝冷笑。

禁军动作如此之大,那些为文人学子都站在一旁,关切地注视着这里的动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