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87页(1 / 2)

加入书签

吴戈的效率很快,小秋打电话的两天后,她在本地的调研刚刚进行了大半,还没做完,吴戈已经开车着从京城过来了。

他这次不是一个人,还带了公司里营销主管和企划主管,都是公司里用了三四年的老员工,能力很强,非常得用的。

双方一会和,小秋就向来的几个人说明了情况,并将自己的计划大概阐述了一遍,又道:“……这边就作为一个试点,试着推行,摸索摸索,总结经验,等积累了实战经验,制度和操作都完善规范了,再考虑往其他地区推广吧。”

她和吴戈商讨一番,制定了大方向,定了基调,具体如何操作、如何实行,就交由两位中层和两名员工商量确定,拿出个初步方案来,大家讨论确定,就可以付诸实行了。

反正是试点,成功与否都有一定概率的,他们并不急于求成。

小秋和吴戈并没有撒手不管,而是带着几名员工去拜访了县里的关系,牵了牵线。王利民、小秋和这些人的关系本来就维持的不错,加之小秋他们这一次的项目,实实在在惠及当地,回家乡投资的,自然大受欢迎。

两名主管自去细细地考察,小秋则带着吴戈和县里有关领导接触,最后达成了一项临时的协议,小秋他们公司拿出一部分钱,资助本地女童上学,只要条件符合,不但包每年的学费、课本费,每个月还有一定的生活补贴,不会太多,但足够孩子们吃饱饭。

当然,这个资助不是没有条件的,女童必须努力,成绩达到一定要求。另外,成绩特别突出的,还设有奖学金,金额一千到几百不等。

在这个平均工资不到一百的年代,一千元钱是个很可观的数目了,别说小学中学,就是大学生一年的生活费用也足够了。

小秋当年的老师兼校长王怀清已经调入县教育局工会工作,小秋拜访了这位老教师,并将这件事的监督交给了王老师。

王老师一辈子教书育人,性格刚正,全面负责的事儿太累,监督的活儿却恰好合适。当然,每年的助学金发放,也会派人来核实情况。她拿钱出来助学,就是想给农村的女孩子多一个走出去自立自强的机会,绝不想让自己的钱拿出来,让某些人中饱私囊。

这几天,小秋为了落实第一批助学计划,和吴戈一起跑了好几个乡镇,数十个村子,拜访了下边小学报上来的近百名女生家庭。见识了什么叫赤贫,什么叫揭不开锅,当然,也有明明日子过得不错,就是不重视教育,特别是对女孩子的教育……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场景,太让人压抑、气闷,却又常常让人觉得无力、无奈。

改变一个人的经济状况或许不难,给他一笔钱,甚至给他找个营生,就能让他的物质生活得以改善。但,想改变一个人的思想,特别是固化了的,又完全不配合的人的思想,实在是太难。备受打击之下,甚至会让人生出一种全盘放弃的冲动。

对于这种人,小秋目前是真的没有能力,也没有精力去应对。

还好,总有一部分人的思想活络,更爱自己的子女,包括女儿,愿意孩子能够读书,能够过上好日子……

这件事,忙忙活活几天,很快到了她们回京的日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