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9页(1 / 2)

加入书签

何况叶英背后有对外贸易部,还有军区。

沈成钧虽然并不是政治漩涡中心的人,但处于边缘地带却也知道该如何审时度势。

他的本意是好的。

但叶英还是拒绝了这个提议,“我不能答应。”

这让远道而来的老者脸上不免有几分急迫,“为什么?”

他对叶英还算了解, 知道这位年轻的姑娘并没有太多的私心。

正因为无私,才有足够的说服力。

来的路上, 沈成钧反复思索这个问题, 但怎么也没想到叶英会拒绝他的提议。

叶英有些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倘若没有沈清晏这重关系,她并不介意与沈校长一起写这封联名信。

可偏生,不能写。

叶英到底没有解释其中缘由,“您既然来找我, 想必已经打了草稿,方便让我看看这封信的内容吗?”

这个要求并不过分, 沈成钧拿出那草稿来。

说是草稿,其实直接交上去倒也没什么问题。

内容写得很翔实。

请教了气象专家, 又问了农业部,进行了数据对比。

写得很是清楚明白。

叶英拿出笔来, 划去了气象专家那一部分,农业部的也做了删减,旁边又增加了些内容。

“联名信还是别写了, 您作为顾问来评估这件事更合适一些。这封信,应该由我来写。”

她最开始就想着别饿着草滩上的那些工人和专家,总不能让他们饿着肚子搞国防。

可如今真的到了这时候,她能做的比自己想象中还要多一些。

“地瓜是不太好吃,但能填饱肚子总是好的。”

叶英拿出纸笔来,重新写了一封信。

没有气象专家没有农业部,上面用的最多的数据也都是来源于报纸和广播。

沈成钧看着那一挥而就的建议书,好一会儿这才开口,“你……”

“这封信我回头托人直接捎给欧阳司长,让他帮我转交上去,只不过到底能送到哪里,我就不确定了。“

沈成钧倒是明白这什么意思,但他还是说了句,“其实我可以帮你递上去的。”

“不合适。”

沈成钧苦笑,“你的想法我倒是明白,但是牵扯到国计民生哪里顾得上这些呢?这样好了,你写两份,一份交由欧阳司长,让他帮忙递过去,他要是办不上忙,我来想这个办法,这样总行了吧?”

这个提议让叶英一时间愣在了那里,好一会儿才意识到自己其实还没有真正的融入这个时代。

从苦难中走出来的国人,对于新中国的热爱是发自肺腑的。

所有才会有子弟兵们跨过国界线抗美援朝保卫祖国。

才有那些海外科学家义无反顾的归来,哪怕受到委屈也要搞军工国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