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2页(2 / 2)

加入书签

据说其时各地讲读《大诰》的师生来京朝见者达十九万余人。

吴有为欣喜若狂,有了这个东西,他就能好好的研究一下大明的律法了。

这玩意儿相当于如今的法律百科全书。

以他没理辩三分的巧舌,如果真遇到事情了,不愁过不了关。

其次是新制的《四书五经详解》一整套。

再有就是一套景德镇内造的书具一套,有笔筒、笔架、笔洗、裁纸刀、墨盒子并镇纸、书签。

又搭配了两盒上好的徽州宝墨,上头依然有内造字样。

往下就是布匹了,且都是大卷的布匹。

青竹绿的贡缎四匹;松针绿的贡绸四匹;月白色的绫四匹;耦合色的纱八匹;天蓝色的细布十匹;淡青色的细布十匹;秋香色的土布二十匹;石青色的土布二十匹。

玉马一对、玉璧一对、绿玉翠竹盆景一对。

银镀金六方盆料石梅花盆景一盆。

吉祥如意五两一个的金裸子,共二十个。

笔锭如意五两一个的银裸子,共四十个。

新制铜钱一千个,大明宝钞三千贯。

吴有为看着所谓的大明宝钞一直呵呵了。

大明宝钞在后世也是赫赫有名的,因为它是历朝历代以来第一个广泛发行的... 纸币!

广泛到后来,都泛滥成灾了。

大明宝钞最早乃是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 年)始造。

当时制造宝钞的原因,是因为大明缺铜,缺的厉害。

于是明洪武七年颁布钞法,设宝钞提举司,其下再设抄纸、印钞二局和宝钞、行用二库,并于次年以中书省南京名义发行。

洪武二十二年(1389 年)朝廷又发行小钞五种,即拾文、贰拾文、参拾文、肆拾文、伍拾文,票面幅面较小。

永乐以后印行宝钞仍用洪武年号,且禁止民间用黄金、白银买卖交易。

洪武二十二年前后,纸币时贬时升,江西、福建一带二贯纸钞只能换铜钱五百文。

永乐二年(1404 年),米一石一度值钞一百贯;

永乐五年米一石值钞三十贯;

宣德初年,米价已达到宝钞伍拾贯;

宣德七年(1432 年),宝钞一贯只值铜钱 5 文;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