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页(1 / 2)
有很多读书人其实并没有多少钱财,可能勉强够糊口,却不能每日茶水点心的享受着,这家品缘茶社果然是读书人开的么?
处处为读书人着想啊!
等茶社的人说完了规矩,很多人已经开始提笔写对联了。
刚才聊天寒暄的时候,吴有为得知老翰林乃是江夏人,哦,古代叫江夏,而现代那里叫武汉。
他想起了一个典故:传说梁启超去见湖广总督张之洞,张之洞想给梁启超一个下马威,就写了一个上联: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梁启超从容做对: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生本孺人,不敢在前不敢在后。真正的读书人,讲究的是胆识和气节,不敢在前不敢在后体现了一种不卑不亢的精神。
吴有为更改了一下里头的自称,老夫改成了先生,写完之后,众人品评,他果然得了第一,那位老翰林也笑眯眯的很,摸着胡子摇头晃脑。
吴瑛也写了一副对联,却是资质平平,众人看过之后,全都被丢之脑后,他又气闷了一回。
最后吴有为自然得了第一,一百两纹银都是笔锭如意样子的十两一个的银裸子,还有那些奖品悉数都搬了上来,吴有为收获颇丰。
刘大夏调侃他:你以后可省了茶钱了!
当省则省,勤俭持家才能长久。吴有为喜滋滋的道:你若是来这里吃茶,叫我一声,我可是有免费的茶吃哦!
刘大夏不仅哈哈大笑,跟旁边的掌柜的道:你这次可摊,上个小无赖了啊!
掌柜的却笑道:如果这位吴小老爷能出一副绝对,小老儿就将【门口那两个门联换下来又如何?
这有何难?吴有为略沉吟了一下:客来能解相如渴,火候闲评坡老诗。
说完之后,挥毫泼墨,写了下来。
此联并非吴有为所做,而是取自民国时期谭延岂在长沙天然居茶馆所做的一副对联,他运用了司马相如患了消渴症和苏东坡赋诗论煮茶火候两个典故。
用在这里并不犯忌讳,反而有一丝丝幽幽的古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