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0页(2 / 2)

加入书签

不过现在不需要陈忠文自个儿骑着摩托四处收了,是香菇基地的名声做出来,那些种植户自个儿送过来的。

他们在县城有门店,可以直销市场,不需要层层割韭菜来压价,所以即便陈忠文从中赚了钱,但给出的价依然比其他贩子和干货站给的高。相比之下,便更愿意往陈忠文这儿送了。

这样一来,就有了个问题。香菇基地收的香菇,要怎么给运到县城?

东阳镇是县辖内较偏的一个镇,距离县城要多个多小时的车程,还都是绕山的公路,搭一趟车两个小时,十八弯的盘山路能把人甩晕,至于他们村连水泥路都还没铺上。

平日里的出行就是靠摩托车,上街采买东西多的话就用拖拉机。

可去县城不是上街,运到县城的店面可是有着近百公里路,这些香菇要是靠拖拉机突突的慢悠慢爬,忽略不计途中的那些陡坡,估计早上出发的话,到县城能赶上吃晚饭。

一句话,不实际!

于是,对于合作社第一笔收入的去向,立马有了规划。

二伯陈忠华有工作,所以也就二妈彭兰兰一人入了合作社,小姑陈彩霞和姑爹魏宏民都入社了,魏宏民本来一直说自己不愿算人头,他一个路都走不了的人,帮不了什么忙,平白占一份实在不像话。

陈忠文好劝歹劝,最后拿成立最低五人的硬性规定才劝动了他。

某天晚上吃过饭后,三家六口人一起坐着开了个小会,大家共同商量后一致决定买个农用车。

以后就由陈忠文负责开车将香菇运往店面,魏宏民在县城守着门面,胡艾梅彭兰兰和陈彩霞则在家顾棚里的事儿,在香菇修养期时,还可以开着车带他们去县城遛遛。

车用的是合作社的收益买的,就记合作社名下。平时的时候谁家有个事儿也可以开着用。

事不宜迟,买车的时候三家人都去了,挑挑选选,高高兴兴的买下了村里第一辆农用车。

随着第二茬、第三茬香菇的生长收割,以及店面里成品的售卖量稳步上升,合作社成员的信心越来越足。

零四年的年底,合作社又增加了袋料的量。把新一批的袋料蒸完种完,全都在控温室码好后,大家一起来算了算总账。

合作社成立初期已经和所有人达成了共识,所有的香菇方面的开支都从公共账户上走,所得的收益分为两部分,每个人都有个基本工资,在发完基本工资后,剩余的收益按入股的股份分成。

每一笔的开销都记得有明账,收入也是。陈忠文拿着计算器噼里啪啦算了好一会儿,又在纸上写写画画,最后终于算出了一个结果。他将记账本推给彭兰兰和陈彩霞夫妻俩,“你们也算算。”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