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6页(2 / 2)

加入书签

向孙国跨上摩托车的时候,还在劝他们俩,“我说真的,没骗你们,这个价真是良心价了!有事儿就打电话啊,我先走啦,东沟那边儿昨天也有人打我电话了,我过去看看。”

一阵突突响,摩托车跑远了。留下陈忠文和胡艾梅两人站在干檐上大眼瞪小眼。

没多久,便有人过来问价格。杨玉芬和彭兰兰也来了,问他俩卖了多少,现在是什么行情。

陈忠文愣在那儿不说话,胡艾梅便答,“没卖,价格没谈拢。”

“他出多少?”彭兰兰问。

胡艾梅摇摇头,“低的吓人。”

杨玉芬:“那咋搞,找别的贩子来?就怕这几个贩子都是串好了哟,到时候价格越喊越低就麻烦了。”

“唉。”胡艾梅叹了口气,这个问题刚刚她也想到过,但二十块实在是太低了。“到时候再看吧,反正这香菇都晒干了的,放着也不会坏。”

陈忠文还皱着眉头愣在那儿,胡艾梅拍拍他,“你不说去街上买面条嘛,赶紧去啊。”转身同杨玉芬和彭兰兰笑笑,“天天太忙了,吃面条方便些。”

买面条自然是个幌子,是提醒陈忠文别愣着,赶紧去街上问问行价,看向孙国说的是不是真的。陈忠文被胡艾梅一提醒,也反应过来,换下脚上的解放鞋,进屋拿钥匙去了。

杨玉芬不知道内情,听了胡艾梅的话,半开玩笑半眼红的接了句,“你看她幺妈又在谝了,忙是好事儿啊,忙才有钱赚,哪像我们,天天在家闲的也就只能煮顿饭。”

农村里尤其是妯娌之间,不会互相称呼嫂子弟媳,全是用孩子的称谓来替代的,“她大伯”“她叔叔”,有的干脆喊孩子的名儿,大人听见后便知道是在叫自己家。

杨玉芬这说话的口吻听起来是对彭兰兰说的,但听着怎么都有股酸溜溜的味道,而且还是当着胡艾梅的面。

胡艾梅笑了笑,没接话。

彭兰兰则爽快的回她,“香圆妈,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你既然在家里闲着,咋都不来帮下忙?”说罢,自个儿带头钻进了棚里,招呼胡艾梅,“老三,多提几个篓子来。”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