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页(1 / 2)
当着他的面羞辱他的得意门生,这口气忍得下才怪!
闹成这样,太子说什么都不对,只得带着弘晴走人,他前脚离开,这事就飞速传开,先是在文臣之中,然后呈几何扩散,飞速传遍京城。第二天,众学士就当朝状告太子,说他把儿子教成了目无尊师的混账。
康熙最恨的有两种。
第一,没有手足之情。
第二,目无尊长。
弘晴阿哥很荣幸的占全了。
第072章
作为康熙的心肝,太子胤礽被弹劾的机会简直太少了,活到这把岁数,也就被圈禁那一次而已。因为弘晴,他幸运的迎来了第二次。满朝文臣都拿他儿子说事,偏还条条中红心,要辩驳那么难。
在死了两个儿子之后,太子府就剩下弘晴这一根独苗,难免会骄纵些。胤礽忙政务,基本没时间管儿子,弘晴在上书房跟着胡为做学问,回来还有府上门客帮忙释疑,入门程度理应是很容易达到的。胤礽想起自个儿从前,在皇阿玛手把手的教导之下,他四岁进上书房,弘晴这般大的时候就开始学律法兵法,八九岁接触朝政从前不觉得,只想着弘晴天分不高,如今看来,真是太纵容他。
胤礽跪在殿前,他想说点什么为自己脱罪,又找不到足够分量的理由,毕竟,子不教,父之过。
这时候,还是胤禟站出来。
皇阿玛明鉴,太子并非不教,而是专于朝政没有太多的时间教,再者,个人天赋不同,看儿子就知道这个说法有多正确。
呵呵。
康熙想借机给太子一个教训,他还小的时候,自己是怎样将他拉扯大的。太子手边的政务能有皇帝多?少年时的保成一直是康熙的骄傲,虽然现在长歪了,他的学识和文采是不可否认的。
他还没来得及开口,就被老九搅黄了。
这混账!忘了元宝被弘晴欺负过?阴险狡诈为达目的不折手段的九阿哥啥时候成了大慈大悲普渡众生的好人?康熙的三观都刷新了,他清了清嗓子,道:老九啊,你在上书房那会儿,也没弘晴这样让朕糟心。胡为说得不错,关键不是聪慧与否,是态度,从弘晴的身上,朕看不到一丁点做学问的态度。弘晟每日三省其身,弘相挑灯夜学,弘历的诗词水平和书法都突飞猛进就连志在开疆拓土保卫家国的弘暲,他风花雪月涉猎少,孙子兵法已经倒背如流再看弘晴,他已经六岁了,可有认可出众的天赋?
康熙不说,胤禟真不知道他儿子这样优秀。
弘晟的确是每日三省其身,他反省的是没拦住弟弟们又胡来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