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90页(2 / 2)

加入书签

却当真是一件大事。

朕打算在全国推行新政!

这句话一出口,连十一娘都彻底清醒过来,暂时不再纠结她与贺烨之间的情情爱爱,率先质疑道:陛下是否太急切一些?

新政在太原等地的试行虽说大告功成,但都有先决条件,如云州乃废城重建,实行新政无伤世族、勋贵利益,又如河北道幽州等地,一度是被潘逆占据,旧制已经打破,为实施新政减少不少障碍,但贺烨现下决定在全国范围实施新政,对于平民百姓而言,当然有益,却会伤及所有显望世族,贵族豪绅的利益,莫说太后党,只怕除了王淮准等少数忠良,朝堂之上,多数官员都会心生抵触,竭力谏止。

贺湛已经惊讶得说不出来话,倒是陆离尚算冷静:圣上打算与突厥全面开战,而且要陆续恢复藩镇建置,增边军,防范夷敌侵边,种种政令都需要财政支持,而大周建国至今,土地兼并严重,朝廷已无耕地授予百姓,良田沃土,多被世族勋望占据,实施新政,按亩征赋虽为必行之策,但眼下,如若下令改革,确有操之过急之嫌。

贺烨颔首,表示不是没有顾虑,但他也有自己的坚持:无论何时,一旦改革税法,只要伤及贵族利益,便必然会引起谏阻,都不会顺利容易,朕以为,不如趁太后失势,各党系惶惶于自保之时,出其不意,更有胜算。

贺湛这才醒悟过来,竟首先表示赞同:圣上的确果决,臣以为,既立意改制,的确宜早不宜迟!

第1231章 功臣回国

往往政权移交,必定引起人事变动,更何况贺烨与韦太后这两个新旧执政人之间,政见从根本上就是南辕北辙争锋相对,官制的改革已经拉开序幕,紧跟着必然会有一帮官员陆续淘汰,不少寒门出身的士子会迎来入仕之机,对于许多高门大族而言,也有望争取更大的政治利益。

在这个时候,旧秩序便会被打乱,各派党系之间会产生新的利害纠葛,那些各怀目的欲望之人,都会权衡得失,不大可能团结一致抵制税法改革,因为他们都会担心天子的三把火,会烧到自己头上,谁也不甘做为被淘汰取代的一拨人。

又兼新政的推行,在晋朔、燕赵等地已经大告功成,对于社稷民生产生的积极作用一目了然,这就使得如京兆萧、袁等过去的中立派,没有借口质疑新政不足,而晋朔之地的世族大户,他们已经因税法改革获得政治利益,天然已经站定了阵营,他们当然会支持朝廷的改革,否则当初的牺牲,岂不成了付之东流?

又比如冯继峥这样的正统派,不管有多少其实是沽名钓誉之辈,但他们比萧、袁、李等显望更加注重气骨声誉却是不争的事实,于国于民有利的政令,他们至少在表面上不会公然驳阻。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