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50页(1 / 2)

加入书签

其实韦太后自从仁宗帝病情泄露,投书案件紧接着贺淇质疑,当年为保贺洱继位,自己名正言顺听政,逼于无奈之下不仅授权贺淇等宗室王公参与国政,还不得不留下贺烨的性命牵掣宗室,她当时便意识到医官之中恐有耳目。

不过那时她并不怀疑贺烨,更不说十一娘、陆离等等,只以为贺淇在尚药局安插了暗线,是以那些年她主要针对汝阳王府,严加探察尚药局的人事,却并未察获蛛丝马迹,直到贺淇被铲除,将其余党严刑逼问,尚药局的暗线仍然没有曝露。

韦太后也察觉事显吊诡,但因为接下来独断朝政乃至剿除贺珅等事进展得颇为顺利,导致她一度忽视了这一隐患。

直到贺烨起事,直到明白过来十一娘的伪装,韦太后方才恍然大悟。

贺淇应当是被贺烨利用了,却毫无知觉,难怪盯着与他来往之人,到头来一无所获。

仁宗帝病重,对贺淇虽为机密,自然瞒不住贺烨,消息只怕早已走漏,甚至投书案的主犯根本与贺淇无关,一切都是安排好的,毕竟韦太后的亲儿子贺衍,当初感知不久人世,便下令禁严紫宸殿,连她这个生母除非起事,竟然都不能与仁宗面见。

直到她发动兵谏,贺衍才不得不放弃立贺烨为储,却串通薛陆离等人,为贺烨争取苟全机会。

要说来韦太后这么认为也没有多大偏差,只她万万想不到的却是,当初连贺烨都瞒在鼓中,不知十一娘及陆离等人早有筹谋暗中相助。

追究当时的泄密者虽无意义,但眼下肯定的是韦太后猜疑并非多余,尚药局必定有暗线,才能让贺烨年幼之时免遭毒害。

而韦太后自仁宗帝驾崩时已经起疑,暗察无果,只能证明隋逢帱等等重要医官清白无辜,暗线应当是无关紧要之人,根本没有资格公然替太后、仁宗帝诊脉,完全不被重视,这才逃过了韦太后的追踪,直到如今仍然没有曝露。

当然,现在能否揪出这暗线,已经不关胜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